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民群众的需求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加之人口结构发展呈现老龄化趋势,“护理服务”这一刚需如何得到满足,成为亟须解决的难题。
“无陪护”病房和护工职业行业应势而生。“无陪护”病房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的清洁、饮食、排泄、外出检查等活动,由一组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工承担,家属无需陪护,仅在规定时间探视即可。护工是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替代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的职业群体;是护士眼睛和手脚的延伸,不负责具体医疗护理工作,但比普通护工和家属掌握更多生活照护知识,能够对患者需求及时应答,辅助护士做完、做好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家属减轻了负担,病房秩序得到改善,患者享有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同时还能降低院感风险,有效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社会矛盾。
“调研报告有高度,委员发言有深度,部门回应有态度,韶雯副市长讲话有温度,开出了一场有效度有力度的专题协商会。”10月24日,市政协主席沈萌芽主持召开“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护工行业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议,与部分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代表共商良策、共破难题。
“‘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护工行业健康发展’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共同确定的年度协商课题之一。”市政协副主席王少华作调研情况介绍,从政策扶持、源头规范、过程监管、情感关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市政协常委、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国仙说,市医院已试点开放7个“无陪护”病区,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建议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行业行为;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社会认同;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医保比例;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实施差异化护理收费标准,让患者家庭有更多选择。”市政协常委、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谢金标建议,要针对不同医疗科室加强护工培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通过有安全感的陪护,让患者安心休养。
市政协委员、秀屿区医院副院长张毅敏说,对于基层医院而言,“无陪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在人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优化服务模式、管理机制,推动医疗服务行业向专业化、人性化、智能化发展。
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调研报告、政协委员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了现场回应。
“此次专题协商正当其时,所提意见建议针对性强,市直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切实转化运用好协商成果。”副市长林韶雯就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强护工行业监管评估等方面提出要求。
“要深刻认识到护工行业是应社会发展之势、民生需求之势、医院自身发展之势而生。”沈萌芽表示,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应对挑战、乘势而上,通过推进专业培训、强化劳动保障、构建标准化体系等,让陪护更专业;通过宣传无陪护理念、提供优质服务等,让病患更放心;通过有序扩大试点、用好用活医保、创新监管手段等,让政策更普惠。政协组织要发挥职能作用、聚势而为,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持续聚焦护工队伍建设、护工待遇、发展空间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据了解,我市正大力推进健康莆田建设,积极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保障了民众的健康医疗多样化需求。而伴随着人口老 龄化、少子化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一人住院,全家受累”这一民生痛点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市共有2家医院9个病区试点“无陪护”管理,其中市第一医院6个病区(骨科二、三区、中医肛肠科、妇科一、二区、神经内科)、莆田学院附属医院3个病区(胸心外科一区、胃肠外科一区、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全部执行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截至2024年7月,试点病区实际床位总数483张,护理员总数92人,共服务患者16574人次,家属陪护率由94.28%下降至79.11%,住院患者满意率由95.20%上升至96.27%。 (时报记者 郑育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