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委员风采
聚焦“政协委员话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2023年第九期之“科技赋能·向新而行”
【发布日期:2023-12-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郑育俊

 

科技赋能产业  创新引领未来

——聚焦“政协委员话莆阳”委员履职活动日2023年第九期之“科技赋能·向新而行”

 

编者按: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奋进者胜。

市政协2023年第九期“政协委员话莆阳”履职活动日以“科技赋能·向新而行”为主题,通过主题沙龙、现场开讲、线上互动等方式,组织政协委员与嘉宾围绕莆田建市四十年以来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对未来莆田科技创新提出意见建议,为我市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积极出谋献策。

活动辅以歌曲《家贫子读书》《天下莆商是一家》《道·中国》以及诗朗诵《科技向未来》等艺术表达,展现莆田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实干争效的新时代风采,礼赞莆田建市40年来科技创新的发展成就,为莆田科技创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现场讲述

 

市政协委员、莆田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郑洁红:

实施人才政策  书写科技新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政协委员、莆田学院对外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郑洁红认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莆田自古以来就崇尚教育、尊重人才,“家贫子读书”的千年家训激励着莆田学子奋发图强、求学向上。莆田历史上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可谓是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到了现代,莆籍学子活跃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郑洁红说,莆人莆智是莆田人民的骄傲,也是莆田科技创新犹为宝贵的资源。从莆田走出半导体材料学家林兰英、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光学专家龚旗煌等16名两院院士,他们秉承科学家精神,勇于承载国家使命,在各自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上书写光辉的篇章。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郑洁红介绍,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支撑”行动,通过实施“壶兰计划”“双招双引”等人才政策,构建完备的人才梯队结构,建立产业人才智库、专家库及莆籍在外人才信息库等,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数百名科技特派员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探索实施“科技副总”柔性引才机制,首批18名科技副总支持企业发展,在生产建设一线书写科技创新新篇章。

 “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50万人,评定市级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6人,建立院士工作站5个;获批国家外国专家人才计划项目资助3项,入选省‘创业之星’人才3人。”郑洁红对莆人莆智如数家珍。

 

市政协委员、市科技情报所所长林章武:

科技赋能产业  助推提档升级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市政协委员、市科技情报所所长林章武说,近年来,我市坚持“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梳理并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鞋服、工艺美术、食品等三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五个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做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和文旅经济“四篇”文章,全力提升我市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林章武认为,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科技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服务,在产业链条的“疼痛点”和“机遇点”上发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知识和技术为产业赋能添彩,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2022年,莆田全社会研发投入达47.16亿元,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大力培育和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莆田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莆田高新区创客梦工场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实施“一产业链一研究院”建设工程,依托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福建物构所、莆田学院等设立了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效汇聚创新力量,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合力。实施莆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2022年,高新区在全国排名比去年提升5位。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深入运用,在数字经济、智慧政务、乡村振兴、社会民生建设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绩。我市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2022年度,莆田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市政协委员、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俊锋:

突出企业主体 促进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让企业发展提速换档,提高企业竞争力。”市政协委员、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俊锋说,2022年,全市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目前保有量达313家,数量位居全省第六;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35家。

方俊锋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比如三棵树、恒而达、华峰、永荣科技、福联、威诺等。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恒而达专注于金属新材料领域,秉承创新理念,紧紧围绕高端智能数控装备、金属切削工具等开展技术攻关,主导产品重型模切工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品质国际领先,连续十二年产销量位居全球首位,带领整个行业全面实现了国产化替代。

三棵树涂料现有科技1000多人,组建60多个技术创新团队,由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杰马里·莱恩教授担任首席技术顾问。拥有4大研发平台、6大研发中心。参与了103项国家、行业等各项标准的制定,拥有700多件授权专利,研制了30多个一级保密配方。

华峰公司拥有1个研发基地,建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在全球拥有300多人的设计与研发团队,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合成纤维制染色经编织物》产品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福建永荣科技坚持“科技兴企,创新强企”的路线,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泉港石化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纽带,累计拥有145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37项,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市政协常委、才子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燕英:

科技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后制定了《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规划,擘画了莆田科技创新的宏伟蓝图。

“至2025年,我市科技创新事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全市创新投入明显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2%,国家级高新区排名进入前100位,累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创新平台不断涌现,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成‘1234’科技创新体系。”市政协常委、才子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蔡燕英对我市科技创新未来充满信心。

蔡燕英介绍,当前,我市正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七项行动:聚焦新材料和智能化,推动产业链协同化,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构建多元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推进创新链和资金链融合;完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推进创新链和人才链融合;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培育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技术要素市场,推行“互联网+科技服务”,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坚持莆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蔡燕英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市将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集聚发展新要素,打造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更具活力的产业特色,以更加蓬勃昂扬的奋进姿态,为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点燃强劲的科技引擎。

  

主题沙龙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清泉:

强化政策支撑  深化“四链”融合

 

  

 

“虽然莆田连获五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荣誉,但我市科技创新之路还很漫长。”新闻沙龙上,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清泉说,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313家仅占全省的2.61%,与全市GDP占全省5.69%的比重相比,莆田科技创新指标的差距不小。为此,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莆田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努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包括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等,但首先是科技创新,是企业作为主体的创新,是产业发展作为目的的创新。”陈清泉说,市科技局围绕“赋能产业,服务企业”,以政策扶持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分段补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推进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陈清泉介绍,市科技局坚持协同创新,技术研究院赋能产业发展。今年出台《莆田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已依托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福建物构所建设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循环经济、新型功能材料、鞋产业等5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接下来将进一步聚焦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升级版,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科技副总’制度,第一批从高校选派18名具有博士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到企业任职,帮助企业完善研发机构建设,参与企业创新规划和技术攻关。”陈清泉表示,下一步将拓宽范围,选派更多科技副总,实现人才、投入、项目等科技资源配置最优化,推进产教融合,助推企业自主创新。

陈清泉说,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常态化院地、校地合作,导入中科院及高校的技术、人才等资源,推进政产学研用合作。下一步,将加强与大院大所、知名院校对接联系,开展科技成果、项目与人才对接活动,促进科技成果来莆转化,项目来莆落地,实现人才柔性引进。

 

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谢国林:

当好桥梁纽带  凝聚科技力量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市科协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本职,发挥好‘四服务’职能,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凝心聚力,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发展,助力莆田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谢国林在沙龙上如是说。

谢国林介绍,市科协坚持“团结+引领”相结合,凝聚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合力。每年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通过走访慰问科技工作者、表彰先进典型等,增强科技工作者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今年,推荐莆田第一中学林兰英故居成功获评“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举荐邱荣仙、庄耀宁等获评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北京成立了“北京莆籍科技工作者委员会”,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团结和凝聚在京莆籍科技专家。

“借梯登高,借智兴业。”谢国林说,市科协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借力院士专家,为莆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常态化开展“院士专家莆田行”活动,邀请院士来莆调研考察,对接我市12条产业链,建设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彦德岳院士工作站、福建省威诺数控有限公司林尚扬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为企业突破科技壁垒提供智力支撑。今年8月,在我市举办的第二十三届福建省科协年会上,周济等20多位院士、专家参会,为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同时,携企拜访孙宝国、俞永新、蹇锡高等院士,积极宣传我市人才引进政策,邀请院士专家来莆考察、在莆建站,引进更多智力资源服务莆田发展。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谢国林说,为了提高全民科普成效,市科协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爱科”品牌,进一步丰富我市科普资源。成立了全省首个“爱科”服务中心,推动“全生命周期科普”“全方位无死角科普”,组织开展各类线下活动;借助“互联网+”,开展各类“云”逛科技馆、线上“云”讲解等活动,推广“云上科普”“指间科普”等新时代科普互动新形式,让公众在互动交流中获得科学知识,营造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市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主任任清华:

集聚资源要素  优化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一个生态系统,包含人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环境等要素,其中,人才是核心要素、第一资源。”市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主任任清华认为,科技创新的本质就是人才的集聚,并让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根据产业需求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对于科技创新的作用,同时围绕育才、用才、留才等环节,制定好政策、营造好环境、服务好人才,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作为主体要素最能感受到市场环境的‘春江水暖’。”任清华说,企业最具市场敏感性和盈利动机,可以主动把握技术创新的市场方向,能够有效地将科技创新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具有创新的紧迫性。但企业可能有所顾虑,因为科技创新需要大投入,有风险。比如华为2022年的研发投入1615亿元,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5.1%。针对有些企业反映“我们禁不起折腾,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等情况,任清华建议,进一步推动人才、政策、资金、平台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任清华说,政府是保障要素。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财政杠杆、制定政策,特别是在税收、人才政策和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为产业与高校牵线搭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协调引导。要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科技创新提供制度、资金保障,营造公平、良性的创新氛围。

“环境是支撑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构成了科技创新的环境,就像我们生态环境中的阳光雨露。”任清华说,初创企业的成长,需要风险资本的催化和引导。创新基础设施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专业服务则让科技人才专心搞科研。比如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80家,园区设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汇聚了相关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所有职能,并具有审批权,企业可以在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所有业务。此外,科技创新环境还应包括政府有为、社会包容、资本参与等多管齐下。

 

仙游县政协副主席、县科技局局长陈伟:

厚植创新土壤   构建“雨林”生态

 

  

 

“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基层单元,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县域产业竞争力,关系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仙游县政协副主席、县科技局局长陈伟在参加新闻沙龙时介绍,近年来,仙游县围绕“打造创新仙游,建设争先创优之城”的发展定位,不断优化提升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稳步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7年的仅1个亿跃升至去年的7亿多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年年倍增,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陈伟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针对企业创新投入不足、协调推进工作合力还未形成等制约问题,仙游县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县域经济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从操作路径上求突破,努力构建多元、协同、开放、活力的“热带雨林式”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简单说来,就是优布局、强主体、建机制、聚资源。”陈伟表示,仙游县聚焦地方产业,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中小微企业—骨干企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倍增行动,强化龙头引领,扩大创新基数,放大创新的乘数效应。树立“大科技”意识,努力打破上下、部门、政企、区域的“篱笆墙”,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好科技“店小二”,构建联动、互补、高效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才把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县域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引进和培育科技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探索在京、沪、福、厦等地建立离岸科创中心,拉近县域与优质人才、项目、科研力量、金融资本的对接,实现创新成果“异地孵化 落地本地”;积极开展科技金融服务,为企业科技创新解难题降成本。

 

涵江区政协委员、民进涵江支部主委、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郑直:

搭建服务平台  打造孵化链条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莆田高新区现已布局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产业、食品产业,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占全市33.54%,已然成为全市高新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省97家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七。”涵江区政协委员、民进涵江支部主委、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郑直在沙龙上向其他嘉宾介绍道。

郑直说,在科创平台建设上,园区构建“苗圃—孵化器—创业园”科技创业培育孵化链条,形成了适应科技企业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提供工商注册、财税管理、法律咨询、专利申请、创意设计等全方位服务,已成为创业者、投资家、创业服务机构参与、分享、交流创业经验的聚集交流的“网红地”“打卡点”。目前在孵企业95家,累计毕业企业数量超过100家,在孵企业拥有已授权知识产权236项。在创新主体培育上,鼓励园区企业拥抱数字经济浪潮,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华佳彩、华兴玻璃、威诺数控等企业在各自赛道和领域表现突出。

 “相较于邻近地市园区,我们仍存在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城市配套不够完善等差距。”郑直表示,下一步,园区将围绕“打造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价值链,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进一步强化人才服务配套设施。加大对高科技企业培育力度,优化全链条的创业孵化服务。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双创基地,推动创业孵化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鼓励企业参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发掘优秀项目和优秀人才。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推进医院、学校、生活娱乐设施等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切实解决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完善“11”服务人才制度,通过开展人才活动、上门走访、节日慰问等推动政企联系常态化,营造有温度的干事创业环境;加大人才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服务“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