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二)
【发布日期:2023-09-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吴慧丹

 

“高质量充分就业”协商议政】之二

 







 


 

对策

 

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

中共中央政治局724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调研组建议,我市要积极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以实现人民群众对更稳定的工作的期盼为己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创新思路,健全机制,为就业稳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为莆田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添力助劲。

 

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扩大就业市场规模

 

产业发展是民生改善、就业扩大的物质基础,要落实市委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重要部署,深耕12条重点产业链,增强产业发展对就业带动能力,着力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扩大就业市场规模。

优先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稳住就业存量。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企业。结合莆田区域特点,针对鞋服、纺织、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就近就地就业与有序外出务工相结合,通过招商引企落地和鼓励返乡创业促进就业为着力点,促进产业与就业良性互动,为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创造条件。拓展农业渔业就业空间,推动龙眼、枇杷、荔枝和鲍鱼等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吸纳更多的本地劳动力。扩大服务业就业,拓宽餐饮、文化旅游等一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的规模,逐步增强产业带动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就业。

大力建设新兴产业体系,扩大就业增量。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为带动就业提供更多条件和空间。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实施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推动新型功能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化发展,大力培育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强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扶持平台经济的优秀众包、分包企业把公司、把税收落在莆田,形成就业保障、产业集聚、数据治理、产值税收的循环发展良性路径。

持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就业质量。紧抓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发展趋势,围绕鞋服、食品、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制造业盈利能力和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强化数字赋能,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以数字化重塑生产车间、流通环节,在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应用、信息消费等领域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加强政策指引,支持由企业、协会、高校、研究院等共同参与的智能制造创新联盟,加快建设华峰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助力打造品牌拳头产品。

 

发挥政策落地效力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市场主体、经济大局,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要建立健全宏观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促进优先政策落地见效,一体放大稳就业促创业的集成效应。

细化实化就业优先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在保持稳就业政策总体稳定的同时,有针对性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继续推行政策找企政策找人服务,推动惠企稳岗政策打包快办,加快政策兑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鼓励企业项目更多吸纳就业。持续打好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社保缓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稳就业奖补、引工用工补助等一系列政策,用足用好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在政策和资金允许范围内应补尽补,执行政策奖补上限,扩大政策受惠面,减轻企业负担,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突出保障重点行业用工需求。针对一些重点行业仍然存在招工难问题,要进一步落实重点企业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健全用工服务专员制度,强化一对一定点服务。建立重点项目、重大工程、12条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劳动力要素需求清单,定期走访重点企业,高频次多渠道开展劳务对接活动。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就业培训中心及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合作,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工种、市场紧缺职业和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采用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本领。

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促进相结合,支持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坚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形成合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确保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扎实做好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工作。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返乡创业、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劳务协作四轮驱动,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稳住务工规模和收入水平。建议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帮扶,构建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发现、优先服务、分类帮扶、动态管理机制,主动送信息、送服务、送政策、送保障,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

 

激发创业就业活力

拓展充分就业空间

 

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衍生出许多新的就业增长点,要以更实的举措和更优的服务激发创业就业活力,为就业赋能,为创业添力,进一步开拓就业空间。

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创业培训模式,全力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做到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见习培训同向发力。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区域特点,加强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载体建设,形成重点突出、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创业孵化体系,催生更多创业主体;打造创业莆田品牌,开展优秀创业项目评选资助活动,对获得省级、市级、资助的项目,予以补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税费减免、创业贷款、创业补贴、创业资助等优惠政策,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平台灵活就业人员等纳入贷款对象范围,降低贷款担保门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异地莆商返乡投资兴业,引流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加快培育新就业增长点。支持新业态发展拓展就业,加大力度支持线上服务、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支持京东(仙游)数字经济产业园、仙游抖音直播电商基地、仙游快手直播基地等直播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示范带动效应,形成直播生态体系,通过新业态的发展容纳更多的就业人群。强化灵活就业支持,提升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水平,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按照《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指导意见的十五条措施》的通知要求,将灵活就业岗位供求信息发布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予以社保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助。

营造公平就业创业环境。研究制定和落实促进平等就业综合性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消除性别、户籍、身份等各类就业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形成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使劳动者在就业地平等享受教育、住房、医疗、文化、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统筹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落实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制度,促进企业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一线岗位倾斜。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打击黑职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让就业市场更有序。

 

提升就业保障能力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构建党委和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系统纵向贯通、社会广泛参与的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就业保障能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

持续完善就业工作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的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沟通,积极协调解决我市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建议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经费支持,充实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构建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就业服务网络,实现就业站点城市社区和乡村全覆盖。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零工市场和完善就业广场,健全基层职业指导机制和队伍建设,实现就业援助、创业扶持、求职招聘和职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

不断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就业服务水平提升,让信息化成为实现更加充分、高质量就业的支撑。建设全市用工监测服务一体化平台,完善升级莆田市企业用工共享平台,搭建行业协会、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等用工调剂平台。依托莆田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网,及时发布用工信息,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常态化开展招聘活动。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数字化建设,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构建可直接登记的毕业生信息采集、求职登记、基层就业、求职创业补贴等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系统,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动态管理的能力。积极推动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就业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标准和规范的统一和有效对接,共享就业信息,提高信息流转和处理效率。

提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水平。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全面引导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水平,促进就业形态持续优化。建议由人社部门、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建立促进劳动者培养培训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就业与产业相契合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和实习环节,全程参加人才培养。持续推动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面,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支持企业开展在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培养更多紧缺技能型人才。

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密切合作,大力推进莆田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莆田市技术人才产业园)建设,建议研究出台更多更有力配套扶持政策,用真金白银吸引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迁入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培育人力资源市场。支持人力资源机构做大做强,加快培养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领军人才,提供更多专业化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要积极为市重点企事业单位招才引智,紧紧围绕实现服务莆田市重点产业链人才发展目标,打造供求对接平台,明晰产业人才结构和需求缺口,深入分析企业引才和用工需求,加强求职者信息汇总梳理归类,按需匹配、找准重点,以精准服务留住人才,助推就业工作提质增效,实现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