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高效能培优民营经济 推动莆田高质量发展(三)
【发布日期:2023-07-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高效能培优民营经济”协商议政】之三

 

□时报记者 郑育俊


 

 

专家支招

 

 

莆田市、东莞市人民政府顾问,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会长宋涛:

让有形之手   更有利更有为更有效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剧增,莆田市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可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莆田可持续发展创造新机会,提供新动能。”莆田市、东莞市人民政府顾问,东莞市生物技术行业协会会长宋涛视频连线时如是说。

宋涛建议,要以政策为支撑,让有形之手更有利。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政府要积极作为,当前影响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不确定性,政府应该对防疫纾困政策等等有通盘的谋划和解读,帮助民营企业家建立投资发展的信心。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用地、融资、用电、事业性收费政策兑现、政商交往等难点堵点,形成较为系统的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莆商是全国有名的商帮之一,在医疗、家具、玉石、黄金领域活跃着大批的莆商的身影,他们身上有一种勤奋上进、勇为天下先的精神。”宋涛认为,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便利,以乡情牌吸引莆商回到家乡,反哺家乡。

“以需求为导向,让有形之手更有为。着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加强市场主体梯次培育,保持发展的连贯性和持久性。推进小升规行动,安排财政予以扶持,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方案,安排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与此同时,着力培育民营领军企业,发展领军企业的行业带头作用,以商招商。”宋涛建议道,还要以行动为抓手,让有形之手更有效。既要擅长招引企业、孵化企业,更要通过用心用情优化企业服务,留住企业。探索企业赋能行业协会,如生物行业协会、家具行业协会,建立高效沟通渠道,增强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引导莆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和美誉度,擦亮行业名片。

宋涛表示,只要政府上下统一思想,坚定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政府搭好台,企业唱好戏,相互协作,莆田的民营经济必将实现更大的飞跃。

 

 

上海市莆田商会会长、上海三银投资董事长黄银贤:

集中优势产业   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上海市莆田商会会长、上海三银投资董事长黄银贤在上海从事过产业园区的投资与建运营十余年,对产业招商有很深的体会。

“长三角一体化,它的核心是弱化了行政区域,强化了产业区域,未来可能在不同的这个区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聚,然后形成了产业特色,最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黄银贤认为,产业招商必须围绕产业链去招商。

黄银贤建议,莆田要集中优势产业,更加健全产业链的一些产业元素,提升产业能级,达到某一个产业链的一个完整性。同时在产业招商的过程当中,目的应该更明确,围绕这个产业链建设环节去做产业招商,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产业链的产业孵化。众观上海的一些特色产业园区,我们发现,以产业孵化带动产业招商这一个模式是具有比较特色和优势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产业基金的建设及引导。

“产业招商更多的应该是多引进一些产业资本,促进产业的发展。”黄银贤认为,如果缺乏产业资本,就产业本身来看,仅仅只是做成一个企业,但很难做强做大,并且从企业本身来说,意愿也不算特别高。

黄银贤还提到莆田民资回归中怎么让凤凰归巢的问题。他认为,凤凰归巢首先要筑巢引凤,这个巢应该有各种的要素形成,比如硬性条件,还有营商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在做产业园时发现,所有的产业集群基本上就是产业人才的集聚。”黄银贤说,莆田的产业招商,其核心之一就是产业人才,这个产业能级能不能提升,关键在于这个产业的人才能不能积聚。莆田的产业人才程度不同,从制造、供应链这一块来看不是问题,但是渠道及品牌建设、资本化引入等这种人才还是欠缺的,建议这一块加强。

 

 

 

全国政协委员、国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城:

塑造培植产业发展   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城视频连线时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论述,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凝心聚力、击鼓催征。

“莆田市委、市政府坚持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民营医院、木材、珠宝、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稳健发展,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精细化工、数字经济等‘专、精、特、优’产业方兴未艾,打造出一批实力强、叫得响的品牌企业,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蔚然成风。”吴城点赞莆田市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地,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新时代、新征程,吴城对莆田民营经济发展提三条建议。

一要不断扩大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引进人才、提升质量、建设品牌、制定标准的政策供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二要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塑造培植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三要打好“稳”“改”“拓”“腾”“降”组合拳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破除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障碍和隐性门槛,让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让金融机构愿意做、能够做、也会做民营企业业务。

 

 

部门回应

 

 


市发改委: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重要举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程振宇着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作了回应,表示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市委“三大战略、两大支撑”工作要求,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让企业一键诉求直达、政策直享、服务直通,以数字化的监管,改善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做到信息对称、过程透明、标准规范、互动及时,形成区域营商环境新优势。推出企业开办“1+X”套餐,企业开办时间缩至4个小时,开发个体工商户“一表登记”智能审批系统,上线“云表单平台”,实现了个体户申请材料“一表集成”全程电子化登记,审批效率提升近7倍。推行“智慧审图”系统,实现智能化“电子辅助审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并联审批征求部门意见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企业普遍反映办事较之以往更便利、更便捷。

程振宇说,与全国、省内先进地区对比,莆田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要自我加压,对标先进地方做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健康、肥沃的土壤。

“要对标国内找差距。”程振宇表示,下一步将对标浙江、广东等先进地区,加强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学习“浙政钉”和“浙里办”两端集成模式,实现我市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化的再升级,落地“不见面办事”场景。推动“审管联动”机制,探索企业标签化管理,实行触发式监管,做到“无事不扰”。完善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制定《莆田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及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开展“司法护航民营企业”活动,加大司法服务保障力度,同时加大执行质效。营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平等对待国企民企的要求落实,为国企、民企、外企多元化市场竞争营造良好准入环境。

“要对标省内找差距。对标省内泉州,构建亲清政商环境。强化政策赋能,出台《莆田市营商环境+惠企平台涉企诉求联动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机制;坚持服务优化,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并着力推动一系列流程重塑再造、修订完善一批政策制度、建立健全一套工作体制机制,实现营商环境整体提升;加强政企互动,建立‘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边界清单,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干部和民企成为一家人。”程振宇表示,要对标过去找差距,“近年来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主要体现在简化企业开办登记、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空间依然较大。针对我市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短板弱项,开展‘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专项提升’活动。提升融资服务专题,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强化惠企政策兑现,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市工信局:助民企强核提质发展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以及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承压前行、稳中见韧。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朱建阳在协商会上作了回应发言。他介绍说,2022年,市工信局重点做好四件事:

稳增长。完善331”帮扶企业机制、持续实施“白名单”挂钩帮扶机制、出台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稳工人、扩产能。

促投资。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全年推进百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超400亿元。新对接民企产业项目336项,计划总投资额超1600亿元。

增动能。开展“智改数转”诊断提升,推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服务型制造示范引领,支持重大技术平台建设,实现两化融合关键指标A类企业比例居全省第1位,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现突破。

优服务。建设亲清惠企平台,完善产融对接机制,全覆盖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及1.3万多家工业企业。突破政策资金“免申即享”机制,已兑现“免申”资金750万,近期还将兑现2000多万元,惠及企业300多家次。

朱建阳表示,2023年,市工信局围绕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焦政协调研报告精准分析的短板问题及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予以吸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策和举措,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强品牌促转型。编制品牌强市战略规划,以名品、新品、精品为重点,打造1+N”品牌体系,培育一批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区域品牌。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抢抓行业风口,做强“莆田鞋”“仙作”等区域品牌,争创“中国鞋都”“中国啤酒制造之都”“中国预制菜产业创新基地”等一批新的国字号品牌。嫁接保利集团中皮院、厦门建发等大院大所及行业龙头,高水平开展品牌运作、营销策划、研发创新,打造一批拳头品牌产品。办好鞋类设计大赛、“吃货节”、艺博会、香产业大会等重大产业赛会,提升我市行业影响力。

数智化促转型。持续开展百家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数字专员“百人入千企”服务,推动建设个性化定制产业园,推进10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40家以上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试点、百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助力三棵树新材料、华兴玻璃打造全球灯塔工厂。

梯度育促转型。围绕产业龙头、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新增长点,按照培育标准对企业精准画像,建立靶向培育企业库,叠加各级政策扶持,培育一批行业影响力、区域影响力的较大的标杆企业。重点围绕首台套重大设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质量标杆、服务型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示范效应好的典型项目。

强赋能促转型。进一步建好用好亲清惠企平台,全力打通企业问题办理闭环工作链,打造“三位一体”的企业服务品牌。持续嫁接北理工、东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端资源,搭建产教融合、联合研发、管理培训等平台,力争工信部启明计划、省百人计划创新创业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继续搭建产融对接、供需对接、数字转型、绿色创新等赋能平台,助力民营企业强核提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