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下)
【发布日期:2023-02-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委员声音

 

 

市政协常委、福建邹鲁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洪辉:

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

 

 

 

市政协常委、福建邹鲁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洪辉着重从网络食品监管的角度作了即兴发言。他认为,互联网虚拟性、隐蔽性的属性,造成网络食品交易存在交易主体信息不真实、交易行为不透明、经营业态不确定性的特点,进而导致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监管对象难以确定、违法行为难以发现、违法行为难以查处等问题。

对此,王洪辉建议,要严格资格准入,对于证照不齐全,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及其他不具备许可条件的商家,不得通过网络从事食品经营。此外,销售有保鲜、保温、冷藏或者冰冻等特殊要求食品的,网络餐饮经营者应当对食品采取保证食品安全的储运措施,或委托具备相应储运能力的企业进行储运。网络订餐经营者应当将送餐人员健康状况、送餐必需的设施、设备报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备案。监管部门许可时必须加大现场核查的力度,严格许可条件和要求,把好入门关。要加强实名制管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切实履行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及审查许可证的义务,对具备登记条件的网店进行准入登记。平台提供者要定期将入网经营者信息向各地监管部门备案,建立网络食品经营者信息档案和监管台账,按照网格化监管模式,针对性地加强对网店日常巡查监管。王洪辉建议,各相关部门要与第三方平台联合起来构建联动机制。运用行政指导等手段,开展消费提示,强化网络市场日常巡查。监管部门一旦发现问题,情况严重的应立即责令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或处以巨额罚款,甚至依法吊销许可证,实行禁入制度。并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让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最大限度地净化网络订餐市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政协委员、莆田学院科研处处长陈祖芬: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完善检测机构准入机制,激发检测机构的市场活性。对监测机构的入市条件进行简化,破除行业壁垒,可以通过金融、财政等手段,引入民营资本,使不同主体都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市政协委员、莆田学院科研处处长、民革莆田市委副主委陈祖芬建议,相关部门也需要建立检测机构退出制度,通过追究法律责任、行政问责的方式切实提升检测主体工作的紧迫性、危机感与责任感,通过自我的高强度监督实现机构的长期健康发展。

对于食品安全便民检测,陈祖芬建议,抽取大型商场超市、小食杂店等群众日常消费量大的蔬菜、水果、面制品、白砂糖、淀粉制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工作人员现场为群众检测食用农产品农残,向群众展示快检操作流程,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通过这种让群众近距离观看食品检测过程,增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高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营造共创食安、共享美好的良好氛围。

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检测人员以及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优化工作质量。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员队伍建设,严格制定检测人员考核标准,落实继续教育制度,让检测人员以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设置定期考核制度,让检测人员的素质得以提高。陈祖芬建议,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有效反映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实际情况,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增加日常监督量化评分、行政许可审批、检测数据信息等相关内容,提高检测的公开性,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监督权和知情权。

 

市政协委员、西天尾司法所所长郑淑娟:

织牢食品安全的制度网

 

 

 

要把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建设作为新时期的一个重大课题,全方位织牢食品安全的制度网,以良法善治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市政协委员、荔城区司法局西天尾司法所所长郑淑娟认为,有法可依是执法的基础条件。

郑淑娟建议,要完善市场监管局的职权清单,科学制定三项清单,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的三项制度,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以落实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制度,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法铁军。

要探索守正创新,提升监管效能。除了不断完善案件会商、交流培训、考核通报、激励问责等制度,还要守正创新,立足市场,与时俱进探索新监管制度。郑淑娟建议,要根据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监管清单,不断完善消费舆情常态化监测、分析、处置和反馈机制。要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线索移送机制。各职能部门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明确分工负责,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营造法治氛围。

郑淑娟建议,要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制定行动指引、运用信用惩戒等方式,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发挥综合监管合力,促进监管对象规范经营。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发挥西天尾等试点作用,引领全市市场监管单位主动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进一步梳理食品安全专题模块入网事项,制定统一的网格事项清单和规范事项处置流程。并加快完善市、县两级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功能,推动更多餐饮服务单位接入系统管理,实现明厨亮灶信息在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上共享应用。

 

市政协委员、仙游鲤城会生基督教堂主任黄家基:

扩大食安应急演练范围

 

 

 

 市政协委员、仙游鲤城会生基督教堂主任黄家基就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提出建议。

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做义工,通过一定的培训并颁发聘书,让社会人士一起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12315要加强对内监督,及时反馈投诉,提升权威。黄家基如是建议。

食品安全无小事。各级政府部门都制定了关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也分门别类编写了应急处置手册,确保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有章可循、规范处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流于形式。比如现在村居一级都已经配备了留样冰箱,但却没有留样,有的成为摆设。二是食品安全的应急处置更需要应急演练,这样才能更好掌握预案和手册里的方法。现在的应急演练只开展到县区一级,乡镇没有演练过,对突发事件村干部几乎不懂怎么处理,而且演练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黄家基建议,要扩大演练范围,比如对农村喜丧宴的演练、对水源中毒的培训演练,分级别、有针对性的演练,能够大大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黄家基认为,在舆情监测方面,有关部门被动辟谣多。在信息发布方面,存在滞后和有上文没有下文的情况,比如赤潮使海产品受到污染,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消息,而且也没有后续,导致在赤潮过去很久之后,很多市民仍然不敢购买食用海产品。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应该反应迅速、全面、有事前警戒也有事后交代。

 

部门回应

 

完善食安监管机制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明池从四个方面作了回应发言。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一是提升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队伍100%具备执法资格,专业化比例达91%。建立专家队伍,选定105名专业人才,组建市级食品安全专家库。二是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在“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基础上建立“智慧食安”监管平台,跨部门整合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执法办案等数据,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三是提升监管执法保障水平。

加强日常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建立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出台《莆田市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行动方案》,每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监管融入综治网格管理(暂未纳入市防疫网格,需市指挥部批准),在全省率先开展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实现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的高效化、精准化。三是建立科学严谨的检测体系。

压实监管责任,实施食品安全难点攻坚。一是整治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压实订餐平台主体责任,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点题整治行动。二是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出台《莆田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三是推进食品安全短板攻坚工作。四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社会共治,凝聚食品安全监管全力。一是常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引导。二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用等级。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宣贯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工作,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三是拓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渠道。四是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

 

把关好农产品源头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文炉针对市政协调研组提出的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作了回应发言。

针对“在食用农产品源头环节,种植养殖生产主体特别是散户落实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不到位,农兽药登记、使用记录等过程管理不规范”和“共治格局亟待推进”的问题及若干对策建议的回应。一是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二是组织实施农药减量增效控害专项行动。三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四是加强兽药监管和使用技术指导。强化兽药经营环节监管,强化兽药使用环节管理和指导,强化抽检执法,开展宣传培训。五是加强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六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七是切实强化行刑衔接。八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

针对郑淑娟委员关于食品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的建议中提出的“要加强法规宣传,营造法治氛围”的建议的回应。一是立足新媒体阵地。常态化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尤其在元旦、春节、冬奥会、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点,加大宣传推送力度。二是立足培训班阵地。2022年以来共有10355人次高素质农民及监管人员接受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训。三是立足主题活动阵地。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主题活动、食安创城活动、农民丰收节、食品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开展一线宣传。

针对陈祖芬委员关于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议的回应。全市农产品检测机构均接受省、市、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同级农业农村部门的监管。检测人员定期接受上述部门的责任意识、技术技能培训和监督指导;在省级主管部门CMA认证和CATL考核以及不定期组织的能力验证(检测盲样考试)中,接受技术能力考核,考核通过,由检测机构颁发上岗证,才能有资质从事相应授权领域的检测工作。

针对黄家基“关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议”的回应。2021年,配合市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

 

监管好餐饮具消毒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金杉在会上作了回应发言,介绍相关情况。

该委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为标准,立足卫健职责,不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认真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强化责任严落实。强组织,强推进,强宣传。二是健全体系抓监测。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三是信息赋能促规范。开展线上监督,实现一键溯源,推行网上备案。四是协作联动聚合力。定期会商强沟通,联防联控强处置,信息共享强监督。

下一步,该委将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隐患。不断加强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检与风险监测的“靶向性”,及时发现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隐患,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线索。同时,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提高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调能力,规范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报告与聚集性病例的处置。加强监督,加大查处力度。充分运用抽检监测结果,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督促指导各县(区、管委会)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福建省食品安全管理条例》《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相关法律法规的服务单位,严格查处整治到位,合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效。加强宣传,提升公众意识。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政策和知识,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卫生意识,引导其自觉选择使用合格的餐具、饮具,切实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者。

 

严把进出口安全关

 

 

莆田海关一级调研员傅碧忠就相关问题作了回应发言。长期以来,莆田海关围绕海关总署关于进出口食品安全“一点问题都不能出”的部署要求,大力助推莆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坚决守住进出口食品安全底线。

忠诚履行职责,严把口岸进出口食品安全关。一是进一步强化莆田进出口食品的口岸监管工作。二是强化进出口食品准入把关。三是进一步强化进出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四是进一步强化完善风险预警、产品追溯和应急反应机制。五是进一步强化海关后续核查处置。

助力新兴业态,指导辖区跨境电商食品出口新模式。20193月,莆田市完成了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建设,20204月,莆田成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后,三年来,综试区业务从无到有,再到迈进关区前列,是福州关区发展最快、服务最全面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监管场所,已经成为莆田市特色鲜明、功能突出的新的对外开放平台。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相关政策实施,助推B2BB2C相结合的差异化运营模式,结合跨境电商综试区业务发展情况,逐步引导跨境电商企业适应监管模式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出境跨境电商食品的监管。

强化食安社会共治,完善部门执法联动机制。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形成对进出口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围绕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安全月等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发挥检测优势,开展食品安全便民检测活动。进一步加强海关实验室建设,加强检测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强化进出口食品安全相关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此外,坚持强化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持续发挥查检科党支部“查检有尺”示范品牌作用,持续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不断提高企业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