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二)
【发布日期:2020-09-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习作




 

美丽迷人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新媒体专业学生正在带货直播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工程实训中心

 

政府主导,多元办学

以高标准内涵建设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学校、专业布局,创新办学机制、育人机制,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大力锻铸莆田职业教育品牌。

优化学校布局,大力鼓励社会办学。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的作用,办好骨干职业院校。突出湄职院“头雁效应”,鼓励支持湄职院以搬迁新校区为契机,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双高示范校”。支持湄职校厘清湄职院原枫亭校区土地产权,整合仙游职校和仙游华侨职校,引导海峡职校通过产权置换实施迁建工程,加快莆田职校学生宿舍和莆田科技职校、莆田华侨职校、莆田工业职校扩建工程的建设,以技工学校为基础筹建技师学院,为实现2025年全市中职教育学位达6万个的目标创造条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社会办学平台,鼓励海内外莆商发挥资本雄厚优势,积极回乡投资兴学,扩大优质教学资源,激发学校发展动力。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严守各类职业院校设置标准,建立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优化专业设置,大力提高办学效益。办学跟着市场走,专业围着产业转。苏州市自90年代始就对职业院校进行大规模优化调整,近年根据每30万人口设置一所职业学校的要求,进行新一轮布局调整,既促进了职业院校集约化、差异化,又实现了学校向开发区集聚、向品牌企业靠拢。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引导职业院校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形成紧密对接我市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健全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引导职业院校紧盯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等发展趋势,办好一批特色优势专业,淘汰一批老化落后专业,整合一批同质关联专业,发展一批新兴紧缺专业,打造一批优质品牌专业,大力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按照总部+产业特色学院(中职学校)模式,以湄职院为龙头,优化全市职业教育资源,统筹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建设,整合财权、事权和人事权,有机组建职业教育联盟,推动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优化教师结构,大力推进名师工程。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南京市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40个“双师型”、20个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十三五”期间启动建设50个名师工作室,名师团队成为南京职业教育品质发展的核心力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示范窗口。要构建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探索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师资培养办法,加大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提高计划,建立高等院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机制,选送优秀教师到“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学习进修,定期组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鼓励企业经营者、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试行“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人员分类管理,自主聘用”的管理模式,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认真落实“壶兰计划”“青蓝工程”,积极创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不断优化职业院校师资结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以高质量就业创业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是离就业最近的教育。我们要弘扬工匠精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激发创业创造活力,让无业者就业、有业者乐业,争创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城市。

以职教园区为抓手,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天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常州市是江苏省唯一向国家推荐的首批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近年来,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向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集聚,在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建起4座职教综合体,打造了全国唯一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特色小镇——殷村职教园。要研究把握工业4.0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市新时代产业特点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产业园区为基地,以职业院校为龙头,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统筹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园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职业院校应在“强产业,兴城市”大格局中找准着力点,助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集约发展。紧密对接中国电科集团、北京理工大学、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大唐5G和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等央企、院校和机构,整合提升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游经济开发区、荔城黄石工业园、城厢华林经济开发区、秀屿石门澳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精心筹建樟林软件园,加快建设妈祖国际健康城,高端建设瑞丰工业园,支持建设鞋服、新工科、工艺美术、医疗健康、软件信息、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学院,着力打造产教融合品牌项目。按照校内保基本、校际搞协作、校外来补足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组建实训基地,高标准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中心和全市公共实训基地,全面推进产教融合。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高地。职业教育与产业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景德镇陶瓷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910年的中国陶业学堂,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坚持“陶瓷大学服务陶瓷”的办学宗旨,坚守“脑手并用、科艺结合”育人理念,立足瓷都,与全国产瓷区、陶瓷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培养了7万多名陶瓷专门人才,造就了一大批陶瓷领域的艺术家、设计师、科技领军人物和企业家,创造了金意陶、简一陶瓷、欧神诺、道氏制釉等著名品牌,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支持莆田学院、湄职院等院校与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佳通轮胎、华峰工贸、永隆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创办产学研用联盟学校,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把人才培养融入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把实训基地设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扩大企业订单式、冠名班等培养规模,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充分有效就业。鼓励能工巧匠和技术能人在一线带徒传艺,大力培养莆田工匠。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以职教集团为纽带,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基地。职教集团是融教学做于一体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载体。滁州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3年,目前有成员127家,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运行机制,被安徽省推荐为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候选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滁州职教集团首任理事长单位,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公司长期合作,把创新创造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13522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莅校考察,鼓励学校“将来要争取成为全国的示范典型”。要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企业深度融合。科学谋划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推动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教育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集团统筹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职业教育集团与跨国企业、境外教育机构等开展合作,推进我市职业教育院校国际化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