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莆田港口经济发展蓄势待发(四)
【发布日期:2020-08-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发挥港铁联运优势,促进临港产业提速发展”专题协商课题成果是市政协倾力推动的结果。

在专题协商议政会上,市委书记刘建洋指出,市政协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将“发挥港铁联运优势,促进临港产业提速发展”作为2020年度重点协商课题,选题有高度、调研有深度、建议有力度,充分体现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高水平,也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市政协调研组深入一线,多方听取意见建议,摸清了实情、挖掘了问题、亮出了实招,拿出了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次市政协调研成果表示赞赏,并提出意见建议,相关部门作了回应。

对于会上大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刘建洋要求各相关部门认真梳理,逐一研究,充分吸纳,切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

 

委员声音

 

陈晓红:筑好巢引凤来

 

“选题准,分析透,建议实。”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晓红认为,市政协调研主题紧扣市委市政府“突出开放招商、强化项目带动”中心工作,聚焦我市港铁联运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实际,所提的建议既有前瞻性也有操作性,为破解我市临港产业发展瓶颈,助推全市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莆田因港而生,因港而兴。“发挥港铁联运优势,要做好‘加减’文章,放大‘乘数’效应,筑好‘巢’引‘凤’来。”陈晓红说,港口经济是典型的服务业经济,港口竞争在海上,更在陆上。

“总体上,我市港口物流仍以传统的装卸、仓储功能为主,整车运输、冷链运输等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我市的千亿产业鞋服以及食品加工等产业货源大多通过集装箱从外地港进出。”陈晓红建议,我市要以“提服务”为着力点,积极引进知名港航企业入户莆田,包括国内外著名物流、金融、贸易、咨询等服务企业,借力借势,提高港口企业服务水平,推动培育本土多功能增值服务商,增强莆田港市场竞争力。对标厦门港,实行集装箱船舶和中转货物服务承诺,简化装卸、运输、检验、通关等手续,加快货物在港区间流转速度,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港口服务精细化。创新服务业态,推动数字赋能,逐步建立港航企业、港铁服务机构、船舶、车辆、从业人员数据库,建设港铁联运服务资源数据中心,打造“智慧港口”。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充分利用LNG冷能,支持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冷藏库、产地冷库、流通型冷库等,发挥“港铁联运+冷链运输”的资源优势,打造“冷链港铁精品专列”,将冷链港铁联运业务辐射区域逐步延伸至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腹地。

南昌向塘枢纽站与莆田港站间铁路里程为547公里,比至厦门港939公里缩短392公里,比至宁波港805公里缩短258公里,在距离、时间上莆田港优势明显,但从莆田港通货的成本反而处于竞争劣势。对此,陈晓红建议,要研究制定港铁联运扶持补贴政策,设立短途驳运补贴、额外奖励等项目,支持企业降低港杂费收费,降低货主港铁联运成本,提升莆田港拓展内陆腹地竞争力。此外,开展莆田港提质降费专项行动,加强与铁路部门、高速公路沟通对接,争取优惠运价等。

陈晓红认为,近年来,我市虽然引进一批较大的临港工业项目,但龙头项目集聚效应尚未体现,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支撑货物进出量不足,港口吃不饱、吞吐能力过剩是常态。为此,她建议,集中力量拓展货源市场,培育支柱货种,形成集聚效应,推进莆田港口吞吐量的持续增长,“港口需要行业支撑。目前我们有万吨航道和铁矿石泊位,但产业支撑不强,招商又需要时间。要筹划设立木材精深加工区,整合秀屿木材加工区和涵江陈桥家具园等资源,重新规划定位,依托开放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价值,降低木材港杂费收费,吸引莆商在外经营量转到莆田港装卸,促进进出口增量,做大木材贸易量。”

 

强新星:走向港城共荣

2019年我市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高达23%,东南大宗散货枢纽港初见雏形。

对于下一步如何从港城共兴实现港城共荣,市政协委员、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港航运行处副处长强新星认为,调研报告指出了十分明确的方向,“首先,港口城市要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提高对腹地辐射和服务能力,典型的标志就是港铁联运的发展,利用铁路发展内陆网点,提高港口全程服务能力。”

数据显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结构调整背景下,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GDP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中西部地区经贸增长速度高于沿海地区。中西部区域带来的海运新需求不断提高。“港口陆向网络化发展既是适应经贸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了港口自身提高竞争力的需求。”强新星列举了天津港在20多个城市布局建设陆港和深圳盐田港、厦门港、广州港等参与赣州陆港的两种不同模式。

港口全程服务能力的提升也是当前港口竞争态势带来的必然要求。强新星说,近年来码头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沿海港口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腹地交叉,同质化竞争加剧;同时航运公司的联盟化进一步弱化了港口议价能力。数据显示,码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2005年高达50%多,到了2016年已震荡下滑至7%左右。如果扣除非码头业务净利润增长,码头公司效益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调研报告也显示了我市港口企业营业收入不高,这是全国港口的共性问题,“我们需要看到前人走过的弯路,提前谋划,通过海铁联运延伸服务链,在提供增值服务方面下功夫”。

“2019年,我市GDP占全省的7%,吞吐量占全省的比重也是7%,泊位通过能力达到了全省的12%。同时我市港口中转货量为1531万吨,已接近进港货量(3285万吨)的一半。”强新星说,我市港口建设适度超前,港口生产稳步增长,通道建设和临港服务能力发展均衡,“然而要从港城共兴走向港城共荣,我市还需把脉港口经济”。

早在1953年,世界上第一篇研究港口经济的文章中就指出当年美国特拉华河港约8000万吨吞吐量给当地带来了6.1亿美元的收入。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港口经济的核心是临港产业,其依据与港口的关联度,被划分为临港直接产业、临港关联产业和临港派生产业。强新星说,在我市工业产值比重分布上,十分契合地显示了港口经济的三个层次。2019年,虽然我市港口直接产业产值不高,但是后向关联临港产业完成产值1727.70亿元,占全市比重的46.50%,其中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工业产值同比增幅超10%。市委市政府点题“促进临港产业提速发展”,能够聚合现有资源与力量,朝着港口经济跨越发展的方向进一步促进港城共荣。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意识到应该加快关键产业的供应链布局调整,变单一供应链为多维供应链,从而构建多中心的供应链体系以增加供应链弹性和安全保障。”强新星认为,这将为我市加快融入全球市场提供新的机遇与途径,借疫情之危,以更开放的姿态进行招商引资,抓住全球物流体系深刻调整之机,重构我市包括港口在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陈道成:实现弯道超车

 

“调研报告翔实、客观、中肯,有资政参考的佐证价值和现实意义。”市政协常委、致公党莆田市委主委陈道成认为,此次专题协商议政会,体现了中央、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激励和促进作用,“委员们主动参与,围绕专题用心调研,与部门联动、献计献策,展现了履职尽责单兵作战的能动性和集思广益集体智慧的高度性。”

陈道成说,莆田港口发展已有长足进步、港铁联运也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买全球卖全球也有亮点,可圈可点,这些都提振了我们发展的自信心,“当然在谋划新一轮发展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调研中发现有些认识不一致、思想不统一,如集装箱码头建设、投用问题,可能由于省内港口功能划分等因素,有些领导、主管部门意见不一、方案不同,要尽快拍案定调,形成共识、同心一致。”陈道成说,做与不做?该怎么做?这些类似的问题都要定调明确,“不宜长久争论,定论后,委员们也能多宣传推介,做好助推工作。”

“放眼周边,我们的视野才能更宽广,取长补短。”陈道成建议,要选准项目、开放招商,多关注跟踪央企国有大企业、莆籍乡亲大企业的投资意向,从实际情况看,这些企业发展成功率高,“争取招一个,成一个,好一个,赞一个。防止同质化、一般化,‘服水土’不倒贴。”

“莆田港口建设、港铁联运等已有长足发展,只是落伍了一点、慢了半拍。”陈道成直言,我们要正视现实,研判莆田港目前的优势和各种发展的可能,发挥优势、用好政策,如闽台区位优势、闽台融合发展政策、对应国家新基建规划,等等。同时要与福建推进闽东北、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创新发展相适应,发挥自身的内在优势和外溢作用,为协同发展区港铁联运和港口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经验和方案。

陈道成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蔓延,中央可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要顺应国家大政谋划发展,主攻一业或数业,大胆设想,精准突破,超常规发展,以求弯道超车,如中欧国际班列、对台转运等,建成某个中心,占领制高点,提高竞争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欧班列的班次和始发地将不断增加。”陈道成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应做好前期调研,适时提出可行性举措,争取中欧班列早日从湄洲湾启程。

 

 

高雨:政企共同发力

 

“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带动临港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使用临港土地,提升港口土地价值;申请返还莆田港口建设费,改善港口配套设施;依托LNG资源优势,构筑冷链全物流产业;精准施策,做大做强港口经济。”结合调研报告,莆田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雨代表港务集团提出五个方面的意见建议。

城市的港口经济不仅仅是港口企业的经济,更是港城、港产经济,要充分挖掘发挥港口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和核心战略优势,引领临港产业落户地方、创造价值,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

“当前我市临港经济体量有限,对港口发展的需求和支撑相对不足,大型临港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效应,未能产生规模效益。”针对当前莆田港口投入相对过剩,而临港产业不足的现状,高雨建议地方政府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冶金、石化、能源、木材以及高端医疗设备等临港产业,吸引依托于港口物流的临港项目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港口能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对港口后方土地要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这对推动产业的集群发展有重要作用,正如位于莆头港口后方‘国林木业城’项目,通过港口物流园区及后方临港木材加工区的联动发展,达到了‘前港后园’港产一体化发展的目的。”高雨建议,在推动港产联动发展过程中,提前规划临港土地资源,通过层次性分工,将港口后方临港物流辐射范围作为产业区域分工的标准。借鉴“前港后园”的港口一体化模式,引进符合港口功能定位及发展导向的能源、冶炼等优质临港企业,充分发挥港口吞吐能力,打造“大进大出”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和现代化港口企业,实现港产联动。

根据《港口法》以及《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内容,港口的航道、公共锚地等港口配套设施由地方政府出资建设。“由于福建省港口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港口建设费留存在省级财政。”随着莆田口岸高质量对外开放、大型深水泊位陆续建成和大宗货物进出口的大幅增加,高雨建议向省级财政申请20%港建费返还,用于改善莆田港口配套设施。

冷链物流发展日趋成熟,充分利用LNG冷能,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冷链仓储等冷链产业,是服务地方经济的一大重要产业。“当前,LNG企业已成功落地莆田多年,为莆田发展冷链物流创造巨大良机。”高雨建议,在LNG自有码头后方,靠近转换站的区域预留项目建设用地,规划高端冷链物流产业园区,满足冷链物流产业集中化、配套一体化的条件需求。并以此优势,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随着市场探索及港口集疏运能力的提升,港铁联运逐年增长,但莆田港口的地理优势,并未使‘运距短’转化为成本优势,传统的补贴政策也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高雨说,吸引货源需要政企双方发力,港口企业要深耕腹地货源,适当降低港口费用以吸引铁路沿线货源;政府出台精准的补贴政策,对关键物流节点给予适当补助,助力港口企业共同吸引铁路沿线货源及本地货源回流,“此外,要认真分析内陆产业需求,港产联动,政府出台鼓励扶持政策,吸引内陆产业落地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