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协商议政
创新理念汇聚合力建言献策 推动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三)
【发布日期:2019-09-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木兰溪城厢段



木兰溪沿岸景观



雨水排水管



流域内河水系


   ●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治理体系

 

木兰溪流域治理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作难度大,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要创新治理思路、机制和举措,全力破解治理难题,按照急缓轻重,统筹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

设立50亿的专项治理基金。由市和县(区)管委会财政按比例出资,先设立一期50亿专项治理基金,分三年到位,市财政统一调度,专项用于木兰溪全流域治理。要多方筹资,以生态发展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收益,作为筹资运行费用补充。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使用、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买单”的原则,从木兰溪沿岸经营收益、土地收益,以及生态环境补偿费、排污费、水资源费、水费中抽取一些的办法筹集资金。要认真研究各级政策,加大对中央部委和省级专项资金的争取力度,弥补资金不足。

搭建“总体策划、整体发包”项目对接平台。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抓规划、抓策划、抓投入、抓统筹打包,将现在分别由各县(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实施的治理项目作为现状条件,进行疏理评估,总体策划,串联各区域项目,衔接各局部工程,整合各专项措施,打包策划成全流域治理的大项目,整体对外发包,吸引国内外多专业融合的大集团、大企业、大投资商来参与承接,形成龙头带动作用。各县(区)管委会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区域项目、专项工程的推进落实。市相关部门抓政策的落实和业务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推动“九龙治水”“碎片化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

引入“EPC+O”系统治水创新模式。按照“以水质提升为目标、以运行维护为核心”要求,引入“EPC+O”(即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一体化)的创新建设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有利于明确建设工程质量和运营期间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的主体责任,避免设计、施工、运营多家单位、多头管理的弊端。建议将木兰溪全流域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进行系统整治,采用EPC+O模式,把木兰溪全流域的截污处理、管网整治维护、环境工程及河岸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环评、水保、地灾以及运营维护管理统一纳入项目范畴,引进大型央企国企来承接,统一实施河流防洪、截污纳管、黑臭水体整理、排污口净化、截流清淤疏浚、雨污分流、生态修复、补水调配、景观打造、自动监测、运营维护等工程,改变以往“建设不管维护、维护不管施工”被动局面,实现水环境整治不留死角、水体水质的持续长期稳定达标目标。

实行最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要妥善处理生态治理保护与木兰溪两岸开发建设的关系,建立最严格的木兰溪全流域建设项目准入制度,严格木兰溪岸线空间管控,科学合理开发房地产项目,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控,利用环境约束的倒逼机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确实需要的项目,在经过充分论证,在不与治理规划相冲突的情况下,按照准入制度规定流程审批,做到既不搞“一刀切”,又严格按规划建设,实现木兰溪治理和城市开发建设“双赢”。

 

●全面推行“源头保护、沿岸守护、沿线防护”长效机制

 

木兰溪作为一个大的开放性生态系统,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截污作为切入点,把水质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对标看齐、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标本兼治,抓“两头”促“中间”,打造成生态文明木兰溪样本。

下决心解决城市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制定源头保护和沿线分区域、分类别、全覆盖的污水收集处理方案,加强污水管网建设和维护,打通“断头管”,推动截流管、分流管、接户管、沿河收集管,延伸履盖至城区老旧小区及城乡结合部,真正形成污水收集封闭系统,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要加快木兰溪流域范围内行政村三格化粪池和污水管网建设,做到应收尽收。

彻底根除老城区雨污合流制排水“顽疾”。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打响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大会战,实现雨污分流、各行其道,污水排放纳入城市污水管网,雨水收集起来集中管理利用,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提高污水处理和中水利用率,做到污水不下河、中水回用、雨水回收,充分利用好雨洪资源,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全面打通河网脉络实施生态补水。没有水系连通和畅流活水的水生态是缺乏活力的,没有水质净化与水生态修复的水系连通是不可持续的。要科学制定“一河一方案”,理顺河网脉络,加快河道疏浚,连通内河水系,建设跨流域、跨区域的调水工程。要加强全市水资源统一调度,充分发挥金钟水库、东圳水库、外度水库等作用,调配优质源水,实施生态补水,让城区河水流起来、活起来、动起来,解决内河水体缓流或死水引起的溶解氧不足和水体黑臭问题。

全力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困局。推广秀屿区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染资源化利用试点做法,加快生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改造建设,促进种养结合,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场转型养殖鸡鸭或食用菌栽培,减少污染。要严格落实限制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全面开展农作物病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和精准施肥,从源头上降低化肥农药流失对水质影响。

尽快启动木兰溪下游蓄水调洪闸坝可行性研究。组织专家充分论证,在木兰溪下游,建设蓄水调洪闸坝工程,既能防止海水涨潮倒灌带来的淤泥冲积,巩固木兰溪改造和南北洋整治成果,又能利用涨落潮差、引清调水,发挥其调洪蓄水作用,加快水体流动,合理调节水位,及时对木兰溪和南北洋河道进行生态补水、引水冲污,有效改善全流域系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