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待人口老龄化问题,把养老等方面工作列为民生工程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业结合发展意义重大。本报本期选登的《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调研报告(如下文)是市政协负责承办的市委2017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也是省里关注的重点课题内容之一。去年12月26日,该课题报告在福建省调研咨询工作联席会议、中共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联办的刊物《调研文稿》第103期刊出;市委政研室于去年11月20日在《莆田调研》内刊第15期以《关于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打造华东地区医疗健康养生示范中心的调研与思考》刊登。该课题在莆田市政协副主席张亦兵精心指导下,由市政协文教卫体委负责与市直相关部门合作完成。
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意义重大。莆田市政协组织课题组结合工作实践,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打造华东地区医疗健康养生示范中心”为主题,积极探析推进城乡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有效融合发展路径。 一、现状特点 截止2016年底,我市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52.881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1%,根据我国老龄化社会统计标准,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将养老工作作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破除医疗和养老资源阻隔,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有效融合,取得较好成效。 1、医养结合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以我市成为省级医养结合试点(之一)为契机,及时出台推进措施。市民政局简化了医养结合登记流程、缩减审批办理时限;卫计委对具备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内许可设医疗机构,享受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目前,夕阳红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如家养老院、拱辰敬老院、常太镇敬老院等已设立医疗门诊。同时,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扩展养老服务业务。市第一医院设立老年科及老年病床位45张,配备专科医师11名;仙游博爱医院150张养老床位已建成投入使用;南方医院已开设24张养老床位;乡镇卫生院正在加快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有3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康复设备,建设康复室26个。 2、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略有突破。大力引进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领域。目前,莆田盛兴医院新建一栋3层约4700平方米的养老楼已进入装修阶段。国药集团与涵江区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投资13亿元建设涵江医院新院,二期将预留500床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秀屿区引进落地的新安国际医院、上海日月星连锁养老集团投资兴建日月星医养综合体、北京百寿康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投资兴建医养综合体。 3、医养结合政策环境日趋优化。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福建省相关政策法规基础上,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市卫计委、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的通知》等文件。市、县区(管委会)积极探索医养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推进养老机构供养康复、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一体化发展,并逐年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资金投入。2017年已下达省级补助资金1359.6万元,市财政已安排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补助150万元。涵江区还在城区繁华地段划出近千平方米的公共用房用于信息平台、照料中心、幸福驿站的建设,对在区内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上普遍存在认知偏差。对养老服务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医养结合工作摆上养老工作重中之重去谋划实施,在具体措施、工作安排、检查考核上还不够得力。对打造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心理慰藉等功能更加完备的新型医养服务体系,总体上还处于探索和初创阶段。 2、社会力量进入医养领域意愿不强。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回收期较长,从投建、开办到赢利耗时长,收费高无人入住、收费低无利可图,经营亏损居多,致使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养老服务业、医养结合领域意愿不强,影响了医养结合进展相对滞后。 3、投入保障机制难以落实到位。我市尚未形成常态化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投入公办养老机构的补贴资金普遍不足;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水、电、气等日常运行经费没有来源,养老机构里医护人员或合作的医务人员的待遇无法得到稳定保障。 4、医疗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由于许可办理、资金投入等问题,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医疗场所、医护人员、卫生设施等硬件配备不足,具备定点医疗资质的极少,医疗护理领域的各类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没有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仅能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无法提供更高层面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 5、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尚未解决医养结合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医养结合机构在实际服务中还无法完全替代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审批上没有明确标准体系。 三、对策建议 1、打破壁垒,优化布局 一要破除部门壁垒。市、县区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尽快扫清医养融合障碍。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实现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引导和分流。 二要破除医疗、养老机构的壁垒。医疗机构要将医疗服务延伸至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签约合作和服务机制,搭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要尽力创造条件设置医疗诊室,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养中有医”。对设置医疗机构条件不成熟的养老机构,要通过由周边医疗机构设立诊疗延伸点等方式提供医疗服务,并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可实行单独序列审核管理。 三要合理配置社区养老及医疗卫生资源。规划、住建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逐步建立突发急病老人进医院诊疗、出院老人回归社区康复、健康老人在社区接受预防保健、失能老人在社区得到专业护理、独居老人在社区有人定期巡视的医养结合服务的合理空间布局。同时,发挥我市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优势,依托正在建设的妈祖国际健康小镇、土海康养小镇、南少林禅武文化名胜区和九鲤湖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精心规划建设一些高端、一流的标杆式养生养老小区、小镇,吸引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国内各地(特别是环境污染较重、人口密集、高房价、高佣金的北方发达城市)老年人来此安度“候鸟养老”晚年。 2、先行先试,创新举措 一要改革完善医保政策,实现医养结合有效覆盖。要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无缝对接,核心是优先解决相关医保问题。应尽快改革完善现有的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把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可参照青岛市的医保基金日包干结算办法,实行按床日、单病种付费等多种复合型付费方式,在医保基金定额补助下,老年人犯病住院治疗在正常收费的情况下,还能享受超低收费的生活护理。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与基本医保机构合作,发展多样化的补充保险产品,逐步形成个人、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的医养结合保障机制。 二要创新医养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医养需求。调查显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占80%以上,针对这一病症的特殊性,可尝试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和养老机构,引导中医医疗机构延伸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社区和养老机构医生学习掌握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可依托市中医院探索建设“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养试点工作,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模式,为核定的政府居家养老援助对象提供定期巡诊、上门服务、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等系列服务。积极借力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大社区医养融合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激励社会力量举办集疾病预防、慢病调养、康复护理、中医推拿等一条龙服务的家庭养老护理服务机构。 3、发挥优势,多元合作 一要借助莆医优势,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业“联姻”。发挥莆籍医疗占全国民办医疗机构80%的庞大资源优势,积极推崇医疗机构延伸办养老机构的模式。市政府尽快制定出台一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长效性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一部分在外的民营医疗老板有意向转型或延伸发展投资养老业,以其自身丰富的医疗资源和经营管理经验特长回乡来创办养老事业。让莆商在家乡有更好的创业环境、更多的发展空间、更高的投资回报、更大的人生价值。 二要借力高端的医疗卫生资源优势,拓展养老服务合作。发挥正在规划建设的一流的国际高端专科医疗中心、特色专科医院集聚区优势,依托妈祖国际医疗健康城,积极开展莆台医疗健康、养老养生交流合作。以对妈祖信仰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宣传推介和引导台湾知名的养老连锁机构企业来莆田投资经营“功德无量”的养老事业,引进一些成熟、先进的养老服务业经营理念;鼓励国内外知名的医疗、养老机构企业来莆投资创办健康养老服务业,快速带动提高我市医养服务业发展水平。 4、注重配套,加强支撑 一要推进多领域的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联动。一方面,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职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鼓励各专业的医师到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机构中开展多点执业;鼓励医护院校开设医养结合型老年护理专业,引导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实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并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范畴,从薪资水平、薪资结构及福利待遇方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要制定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医护、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全面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要搭建“云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推行“互联网+养老”,建立集应急救助、康复医疗、助老照料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由健康档案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心理疏导系统、生活管家系统构成的“云健康”养老服务平台。依托信息平台,整合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为广大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教育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周到便捷的医养服务。政府部门也能通过信息平台获取、分析老年人活动状态、健康体征、环境变化等大数据,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调理养生和居家康复,提供健康咨询、心理疏导和定位急救等服务。 三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投入大、收益低、投资回收期长、经营风险高、民间资本进入意愿不强的情况,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与扶持作用。在医养结合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运营补贴等方面,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准则,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