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中小学生上网“偷菜”当制止
【发布日期:2013-06-06】 【来源:】 【阅读:次】
    民盟莆田市秀屿区支部成员、秀屿区教育系统关工委秘书长郑文通、盟员、秀屿区实小教导主任诏金健反映:“花园”、“农场”、“牧场”……此类经营交友游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抢占了开心网、校内网、QQ空间等国内知名网络社交平台。如今,在有些地方的校园内的中小学生“偷菜”浪潮势头迅猛。在虚拟世界里,学生不必为“偷盗”作为承担任何责任,有的学生还将虚拟世界中偷来的植物、动物、房子、汽车甚至账号在淘宝网上卖。不少学生痴迷其中,引起教师、家长、社会的担扰。据调查,当前中小学生“偷菜”带来的主要危害有:
    1、催生扭曲心理。参加“偷菜”的中小学生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弦富,比比谁的“别墅多”、“资产多”。不偷盗难致富成为他们的坚定信条,陷入“自欺欺人”境地,不仅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且还可能产生厌世等消极情绪。
    2、影响学业成绩。现在正是中小学校初考、中考、高考前的关键时期,“偷菜”的学生有的很晚才睡,有的很早起床,导致白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和课后无心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等无心向学的现象,学业成绩不断下降。
    3、损害身体健康。不少中小学生迷上了“偷菜”游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往往调好闹钟,三更半夜或凌晨趁人少之际起来偷菜,往往一偷便有很大收获;有的放弃午休上网查收“漏网之鱼”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损害健康。
    为此,建议:
    一、家长要加强教育引导。许多中小学生网络“偷菜”,很大程度上是好奇心驱使,针对这一状况,学生家长应高度重视,细心观察、耐心教育,要坦诚布公地与自己子女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晓以利益,通过持之以恒的细致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远离“偷菜”行为。
    二、学校要强化管理警示。中小学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的知识教育、辅导。要强化对学生的管护,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校班会、团队会,用思想的“偷菜”影响中小学生成长的案例教育学生,使他们拒绝“偷菜”行为。
    三、社会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社会各界和学校、关工委、青少年活动中心,志愿者以至村居、社区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对中小学生“偷菜”行为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文化、工商等执法部门对招揽未成年和中小学生进入网吧的,要予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对屡教不改的,要吊销其营业执照,杜绝他们的“偷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