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旧站数据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发布日期:2013-03-29】 【来源:】 【阅读:次】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林庆生
(2013年3月19日)
 
各位同志:
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传达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要精神。
一、会议基本情况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3月3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2206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会议。胡锦涛、习近平、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到会祝贺,参加分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
会议听取和审议贾庆林主席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万钢同志所作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两次,听取并讨论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并讨论计划和预算报告、“两高”工作报告以及《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说明;选举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俞正声当选主席,杜青林、令计划、韩启德、帕巴拉·格列朗杰、董建华、万钢、林文漪、罗富和、何厚铧、张庆黎、李海峰、苏荣、陈元、卢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伟、马飚、齐续春、陈晓光、马培华、刘晓峰、王钦敏等23位同志当选为副主席,张庆黎当选为秘书长,刀述仁等299人当选为常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审议通过关于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会议牢牢把握主题,开得圆满成功,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是一次取得丰硕成果的大会。
本次会议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会风清新,各项组织服务工作力求节俭,展现了新一届全国政协求真务实的风貌,委员们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二是委员所提提案更加关注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更加关注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提案建议可操作性更强,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协商民主的氛围浓厚,委员们参政议政热情较高。会议期间,共收到大会发言629篇,32名委员分别围绕“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作了大会口头发言。大会收到提案5641件,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5254件,编发简报59期、快报8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72篇,收到委员和群众来信18199件,接待来访74批255人次,编发《信访动态》2期。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全国政协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等会议文件中,由于本次会议透明度较高,众多新闻媒体都对大会进行了充分报告,下面我仅把贾庆林主席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以及新当选主席俞正声同志在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个传达。
贾庆林主席所作的工作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二、过去五年工作的主要经验;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贾庆林主席指出,过去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胜严峻挑战、取得非凡成就的五年,也是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巩固中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人民政协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祖国统一、扩大对外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民政协史上续写了新的篇章。
贾庆林主席从六个方面回顾了十一届政协工作,一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推动经济平衡较快发展;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四是深化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是积极扩大对外友好交往,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六是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协工作的成效和水平。《报告》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加以改进。
《报告》总结了十一届政协6条工作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巩固发展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人民政协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去谋划和推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始终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充分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作用,不断增强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报告》强调说:这些经验,是人民政协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完善。
《报告》提出了今后五年6点工作建议: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二是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献计出力;三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四是进一步加强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五是继续深化对外友好交往;六是积极推进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委员们对贾庆林主席所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过去五年人民政协以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发展,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体现价值,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报告全面客观地回顾十一届全国政协的工作,深刻凝练地总结履职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人民政协工作下一步的建议,具有很强指导性。
闭幕会上,新当选主席俞正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是人民政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中共十八大的鲜明主题、精神实质和战略部署,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将政协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和部署,使各项履职活动更加契合中心任务,更加符合决策需要,更加体现人民心声。要按照大团结、大联合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共同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鼓励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批评和建议,支持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诉求的呼声,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支持讲真话、道实情。
就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俞正声主席指出,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实现了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加强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索,加快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要切实增强协商实效,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要深入拓展协商民主的形式,创新政协经常性工作方式,努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协商格局。
俞正声主席要求全体政协委员要遵守章程、认真履责,坚持真理、勇于直言,拒绝冷漠和懈怠;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主张;拒绝奢靡和一切利用权力或影响谋取私利的行为。
委员们高度评价俞正声主席在闭幕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一致认为,讲话以中共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科学阐明了十二届全国政协履行职能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特别是对政协委员提出的“三个拒绝”的新要求,充满着冷静务实的理性思考,彰显了山容海纳的民主作风,饱含着为民履职的真情实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必将为新一届全国政协的扎实开局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三、委员们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及有关意见
会议期间,委员们认真履行职责,畅所欲言,结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积极建言献策。委员们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及有关意见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经济建设,委员们提出,改革应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利用改革红利,更多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加快“营改增”试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稳步推进汇率、利率市场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兼顾经济逆周期调节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避免“猛踩油门猛刹车”;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中西部、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建立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切实提升强农惠农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人为本推进城镇化,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特色文化为灵魂,大中小城镇协调互补、各具风貌、因境而成,避免疾风暴雨式“造城运动”和“千城一面”的现象;改进科研经费分配方式,完善奖评体系,关心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提高基础研究占比;要以国际化视野,利用强有力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积极参与亚洲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关于政治建设,委员们提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必须靠有效的监督保障,以持之以恒的行动取信于民;要以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目标实现政府放权,以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为目标实现政府限权;要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将网络反腐纳入法制化轨道,让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协同发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依法依规管理宗教场所,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络联系,支持引导海外侨胞爱国社团组织发展,发挥其在民间外交中的独特作用。
关于文化建设,委员们提出,要以政府诚信引领社会诚信,积极建立公民和组织的信用信息征集、评价、管理体系,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加快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相关法律,促进文化惠民工程富有成效地开展;重视社会组织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市场建设功能;推进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出去,创新海外华文教育,发挥孔子学院推介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关于社会建设,委员们指出,要把维护教育公平摆在更重要位置,推进县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交桥”式对接。要充分估量居民收入翻番的难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项再分配调节机制;关注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问题,持续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创业指导,以网络创业带动社会就业;加快提升社保统筹层次,着力发展多元化养老模式,确保失能老人老有所养;完善医疗价格形成和财政补偿机制,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从政策层面给予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平等竞争环境;完善人口政策,健全奖补制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关注“失独”家庭,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加快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整合相关监管职权,扎紧食品安全的“篱笆”。不少委员十分关注“新国五条”,希望加强政策评估,适时优化调整。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们提出,要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加快油品升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流域水环境保护等领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鼓励引导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大力应用低碳技术,推进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加快制定湿 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最严格的饮用水水源保护,优化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海洋新型产业,加强污染物入海排放管控,建立海洋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关于政协工作,委员们提出,应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加强民主监督理论研究和机制建设,力争把监督的“短板”拉长、“弱项”补强;提高界别组织化水平,推动界别委员走进社区和群众;搭建委员信息平台及委员与公众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时代委员履职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