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调研视察
【市政协“加快乡村污水治理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协商】报道之三
【发布日期:2017-10-10】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阅读:次】
●各界声音
 
 
涂军:一体化推进污水处理
 
 
 
农村涉及的环保问题,主要有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农村水污染源方面,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染、畜牧养殖污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也有一些工业污染。这些污染物与生活污水混合外排,污染了农村环境,造成乡村水体的黑臭。
“按住建部的要求,将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方式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庄基本完成改厕和黑臭水处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村庄实现生活污水全面治理。”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高级工程师涂军说,莆田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刚刚起步,大部分村庄的污水处理还是空白,任务重,难度大。要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和乡村生活污水处理,以此作为转变传统农村生活方式、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将农村改厕和农村污水治理列为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
为此,她提出三个建议: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健全推进机制。领导的认识是关键,要市、县区、镇、村一体,上下联动。各县区要建立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没有一把手挂帅亲自抓,力度不够,治理成效将会打折扣。县区和乡镇两级要承担主要工作任务,不能责任下移,把重担都压在村干部肩头,避免出现调研中发现涵江某村那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埋管现象。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选择处理模式和工艺。首先从今年莆田列入美丽乡村建设的186个村、涉及绿心规划所在区域的村庄和饮用水源保护区所在村庄入手,结合农村改厕一体化推行农村污水治理。一是坚持纳管优先的处理原则,对污水能够接入管网的,强化配套管网扩面延伸,尽量将村庄污水收集接入市政管网集中处理,统一运营。目前,市污水处理厂、仙游、荔城、秀屿以及江口的污水处理厂均处于“吃不饱”状态,日处理规模远未达到设计规模要求,未能发挥规模效应。这需要规划先行,注重城乡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污水管的走向、埋深、管径大小、中途提升泵站的布点、管材的选择都需要科学设计。二是对距离网管较远、埋管难度大,且排水较为集中的村庄,建设区域集中式处理设施,采用氧化塘工艺或是微动力加人工湿地这类投资省、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运行稳定、维护管理方便且运行费用低的处理工艺。三是对偏远的山区、沿海,常住人口少且排水分散、无法集中收集的村庄,采用自建单户(联户)污水处理器,合理利用附近的河道、水塘,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处理。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保障体系。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的公益性,决定了工程不能过度依赖PPP模式,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的多元化建设和运营管理经费分担机制。莆田市自1998年开征污水处理费,收费至今近20年,且是以自来水用量为收费基数。因此,在同网同价的用水区域,农民使用自来水的水费里已经包含了污水处理费,财政统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要合理区分,适当倾斜,用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在尚未开征污水处理费的农村地区,尽快开征污水处理费,弥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经费的不足,并给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运行提供资金保障。鼓励县区、乡镇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合理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补贴和各类专项资金。鼓励创新资金筹措机制,积极探索和尝试PPP模式。
 
 
蔡风飞:水岸协同治乡村河塘
 
 
 

 

   “莆田水系发达,纵横交错,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莆田人民逐水而居,因水而兴。游泳戏水、淘米洗衣一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乡愁。伴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湖生态问题随之凸显,特别是乡村尤为严重。”市政协委员、市水利局工程站站长蔡风飞说,造成河湖水污染的原因,一是岸上直排污水废水,二是河道倾倒垃圾渣土、违建设障、河床淤积。河道的污染是“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根子在人”。只有岸上、水中协同治理才能倍收成效。
    为此,蔡风飞建议,要因地制宜、控污截污。根据我市现状农村的人口分布、生活生产习惯,不同地区的污水产生因素、数量以及所处环境对污水的消纳能力等,分为山区乡村、山区集镇、平原乡村、平原集镇、城乡结合部等5个不同地区通过控制畜禽养殖、三格式化粪池改造、小型设备污水处理、收集接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不同措施进行岸上的控污截污。
    统筹水面岸上垃圾整治,减少水环境污染。农村河道大多流域面积小,常出现季节性断流想象。目前农村垃圾整治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是部分县区、乡镇以村级为单位的垃圾收集不包括村居所辖的河道水面,造成岸上水面不协同。河道垃圾没有保洁主体,垃圾入河污染水环境。农村垃圾整治范围应该明确包括村居所辖的岸上和河道水面。
    疏浚河塘、水系连通。针对现状乡村河道淤积、垃圾河、断头河的普遍存在。应开展集中乡村河道清淤、清障专项行动。建立每年冬春秋季节按照行政村为单位开展定期河塘清淤疏浚制度,市县财政以奖待补予以补助。持续推进城乡河道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加大乡村河塘生态整治力度,通过开挖连通水系、建设生态护岸、河滨绿带等,形成互连互通、水土交换,加大水体自净能力。
    加大宣传、全民护河。建立舆论宣传的引导机制,深入宣传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意义和河湖管护的先进事迹及个人,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通过村规民约、文明守则,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聘任民间村嫂河长、乡贤河长、乡老监督员等,设立河道清洁日,开展保护水环境的社会公德教育,倡导文明的生活习惯,营造全社会关心保护河流的良好氛围。
 
 
朱海:统筹对接规划补短板
 
 
“我市及各县区、管委会组织编制了许多有关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方面的规划,既有宏观(总规)层面的专项规划,如莆田市污水工程专项规划,又有指导具体实施的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市政协委员、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海说,“但由于这些规划设计没有很好统筹对接,管网的管径、标高等严重脱节,是造成污水收集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朱海建议,各县区要尽快组织编制各分区层面(中间层次)的专项规划,补齐相关设施短板,把总规层面的专项规划与实施层面的详细规划设计有效地衔接起来,使乡村污水既能收得到,又能流得动,还能处理得了。
       朱海说,我市乡村污水治理涉及面广、问题错综复杂,然而人力资金等都十分有限,所以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不能为完成目标任务而粗制滥造、马虎应对,留下后悔工程和遗憾工程。为此,要近远结合,突出重点,建议乡村污水处理应以全域覆盖为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制定近远期实施计划,循序渐进,在全力推进186个试点村的基础上,近期还要加强重点地区、重要部位的村庄污水整治,如主城区的绿心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地周边地区、主要河网水系周边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等,把有限的人力资金投到关键的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
     截止目前,我市的乡村污水治理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调研中也发现一些比较有效可行的经验做法。
     朱海建议,在持续推进这项工作中,除了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还应及时对各县区(管委会)已开展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结合我市山水格局、地形地貌(山区、平原、沿海)特点,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治理模式,做到“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引导全域乡村污水治理工作更有效、更快速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