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调研视察
【市政协“推进鞋服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协商】报道之四 推进鞋服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7-08-30】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阅读:次】
●各界声音
王德春:整合鞋服资源
“在市政府2015年出台的七条扶持政策推动下,我市众多规上鞋企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市鞋业协会秘书长王德春说,比如,双驰、百合、新飞天和新协胜的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华峰的新材料新设备开发,洛弛的原创性创新设计,辉特纤维回收利用,双驰的购买国际品牌,永生的自主品牌出口,鑫龙、力奴、双源等的快速柔性化生产,新路、郭氏、协诚、辉特、新力等自动化智能化机器换工。
为服务制鞋业转型升级,市鞋业协会也建立了集产品展示、检验测试、培训咨询、3D数字化设计、开发试作、网络平台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并筹建鞋材数据库等。
王德春说,针对我市鞋业产业链不完整问题,在市政府的推动下,莆田鞋业正在建设产业链平台和产业链金融,以期通过资源整合和金融趋动,促进行业更好发展。莆田鞋业具有产品线较为齐全,品种丰富,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等相对优势,是莆田鞋业建立品类品牌,拓展细分市场的潜在优势,有利于联合建立多品种多品牌鞋业商品集全店。建议引进集聚国际采购商、品牌商和贸易商落地莆田。
莆田有线上电商运营大军和线上电商品牌运营经验,并在安福、西庚等集聚,有古奇天伦、莫蕾寇蕾、盾狐等线上品牌的成功运营经验,也为泉州等地代运营木林森、美国骆驼等,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此,王德春建议,促进电商与制造联合协作,也是制造与电商联合协作、共创品牌的有利条件。
陈英洪:精心呵护品牌
“品牌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做品牌,也是为一座城市的产业争光。”骆驰鞋业董事长陈英洪激动地说,“从1989年做鞋开始,就坚持做骆驰品牌,所有的精神价值都放在这。”
陈英洪说,品牌就像自己的“孩子”,都会精心呵护。如果不维护品牌,让品牌受损,给所在城市造成负面影响,对我们来说,也是过不去的。品牌的价值是无价的,像我市的沃特、双驰、骆驰等品牌,已经投入巨资推广宣传,有了深厚的市场积淀,积累了打造品牌的丰富经验。希望政府要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等。
郭景:打造国际品牌
“莆田鞋服产业要重视打造自主品牌,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问题。”玩觅鞋业董事长郭景说,“莆田鞋质量好,但成本高,面对国内鞋业激烈的竞争,我们要直接打造国际品牌。”
郭景认为,莆田多年来代工国际品牌,莆田鞋业具备了国际产品基因,这对我们打造国际品牌来说,是一大优势,也是一大机遇。玩觅从一开始就在做国际品牌,在国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市场逐步做大。在做国际电商过程中,也感受到电商环境很不完善,需要改善,比如出口检测的扶持等。
“鞋业产品的设计研发很难,但一旦鞋子做出来,就很容易被别人抄袭,所以申请专利很重要,在国外,申请专利费很高,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郭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困难,在政策、金融等方面给予扶持。
● 部门回应
突出产业集聚发展
就市政协调研及协商会上与会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了回应,并对如何推动鞋服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市发改委在发展鞋服产业上的做法有:一是着力规划引导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我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依托东峤工业园,发挥CPL、PA6等生产基地优势,打造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形成“拉丝—纺织—染整—服装”全产业链。目前,我市已依托华峰集团等龙头企业,延伸鞋服上下游产业链,通过总投资达136亿元的华峰纺织产业园、华峰运动用品科技产业园、华锦产业园等华峰系列项目的建设及带动,规模化的鞋服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推行“机器换工”。“十三五”期间要加强纺织鞋服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强调,鞋服产业要加快华峰运动用品科技产业园、百合鞋业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依托国家鞋业研发设计中心,支持企业搭建互联网协同平台,重点发展智能化改造和高端定制,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目前总投资16亿元的华峰运动用品科技产业园部分厂房已封顶,部分设备已完成安装;总投资10亿元的百合鞋业智能工厂项目一期、二期已投产,三期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打造专业市场。“十三五”规划和《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都指出,要加大品牌打造力度。重点依托电商平台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建成全球顶尖的鞋类专业市场。
二是突出产业集聚发展。为摸清重点产业的基本情况,该委组织调研编制《莆田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现状调查报告》,对制鞋、纺织服装重点产业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基本情况。目前,我市纺织鞋服产业主要分布在荔城经济开发区、黄石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林经济开发区、仙游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2016年,黄石工业园规上纺织鞋服企业31家,产值148.15亿元;荔城经济开发区规上纺织鞋服企业61家,产值1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上鞋服企业31家,产值77.4亿元;华林经济开发区规上鞋服企业47家,产值75.34亿元;仙游经济开发区规上纺织鞋服企业39家,产值72.9亿元。我市的纺织鞋服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荔城区的黄石工业园和荔城经济开发区,两个园区的产值均超百亿元,已成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但总体来看,鞋服企业入园集聚的程度仍然不高,上述五大园区鞋服企业只有209家,仅占全市357鞋服企业的58.5%。
三是采取措施推动发展。制定产业投入产出标准。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节约集约用地,有效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提升投入产出率,该委代市政府拟文印发实施《莆田市重点产业投入与产出控制指标的意见》,分类制定我市新建的纺织鞋服产业用地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值强度和税收强度执行标准,具体是:投资强度≥300万元/亩,产值强度≥400万元/亩,税收强度≥20万元/亩。该标准于2017年1月9日开始执行,每年一月份由属地县区(管委会)、园区于对属地内新建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考核。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该委代市政府拟文印发实施《莆田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东峤工业园建设成为高端运动鞋服纺织新材料研发中心,并加快安福电商城发展,促进鞋服触网。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且经营较为成熟的鞋服众创空间,如省级众创空间双驰·创研智造、省级特色小镇华林鞋艺小镇、青春之家互联网+青年创业基地等。
四是主动服务帮助发展。强化融资降低企业成本,主动服务积极对接国家发改委和国开行,帮助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年息4.6%,期限10~20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改造、新兴产业“双创”、“互联网+”等重点专项支持,为鞋服企业争取期限长、低利息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目前,已推动华峰先端纤维材料产业创业创新基地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2亿元、华峰3D经编运动服装面料鞋材生产成套装备及工业4.0示范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0.2亿元、辉特鞋业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建设基金0.26亿元。
针对鞋服产业存在的不足,市发改委提出建议:发挥园区功能作用。黄石工业园鞋服产业的产值占全市鞋服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大,龙头企业多,园区配套设施较完善,目前正在往北高扩区。应统筹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布局,可通过出台实施一系列搬迁优惠政策,逐步引导其它园区鞋服企业向黄石工业园北高片区转移集中,同时与东峤工业园通过产业链延伸无缝衔接,实现产业配套集聚发展。黄石工业园的黄石老片区以华峰、鑫龙、百合、永丰等为龙头,依托莆田鞋服城,打造集设计、加工、制造、销售、会展等为一体的纺织服装完整产业链;辐射北高片区承接城区的纺织鞋服产业转移。发挥东峤工业园纺织产业基地和石门澳纺织化纤新材料产业基地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纺织品,将石门澳—东峤—北高—黄石连片开发打造成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的纺织鞋服设计、生产、研发、销售基地。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一是鼓励“机器换工”。支持鞋服企业应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降本增效,采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进行生产流程再造;二是推动联合创新。围绕鞋服产业重点领域,建立面向全国、全球的“融智”机制,推动各类联合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动建设6·18虚拟研究院高端纺织分院等平台,加快建设华峰先端纤维材料产业创业创新基地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产业化;三是扶持众创平台。重点建设省级特色小镇华林鞋艺小镇,推动制鞋行业改革创新,升级发展。扶持双驰·创研智造、青年之家等众创空间发展,为鞋服产业青年创业者提供良好平台,为产业发展储备一批技术、人才和小微企业。发挥鞋服产业基础优势,支持以鞋服商品贸易和工业设计为主的众创空间发展。
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构建高端研发人才与熟练技术人才相结合的立体的人才结构。一是充分抓住我市“壶兰计划”出台的有利时机,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积极引进鞋服产业各类人才和团队,特别是工业设计、鞋服面料研发等领域高端人才。二是推动鞋服企业与市内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仙游职业中专学校等院校开展定向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为企业提供稳定的技术工人,缓解企业用工压力。
着力培育自主品牌。一是引导部分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转型,找好市场定位,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优势,拓展自主品牌,提升我市鞋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充分利用“9·8”、“6·18”、广交会等展会平台,引导企业抱团走出去,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打造莆田鞋服整体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