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调研视察
推进医养结合 完善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17-06-07】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阅读:次】
[编者按] “医养结合”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集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创新型养老模式,它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今年以来,国家更是加大了对“医养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总理在两会、博鳌论坛及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均发声力推“医养结合”的概念。同时,与之相关的财政、金融及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也在逐一完善并落实,对我国“医养结合”的落地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致公党莆田市委会作“推进医养结合完善服务体系”书面发言。
推进医养结合 完善服务体系
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人高龄化趋势明显。目前,全市现有养老机构57家,养老总床位5415张。其中公办机构52家,养老床位3418张;民办机构5家,养老床位1997张。57家养老机构中,仅有社会福利中心、军休所、光荣院等7家公办机构设置了简易医务室。目前,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偏重于生活照料,而老年人慢性病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健康服务能力比较薄弱。
致公党莆田市委会调研发现,我市医养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养老体系规划滞后。我市尚未根据老年人口动态变化规律,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医养结合的体系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导致各县区公办和民营养老机构分布不合理,城乡资源配置比例严重失调。不少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经费有限、人员薪资待遇比较低,加上目前整个医务队伍人员比较紧缺,使得人员招聘十分困难,多数只能依靠退休返聘人员来满足,给服务质量提升、服务项目多元化、内设医疗机构发挥更大作用等带来较大的制约。
医养资源难以融合。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部门管理,医保机构由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多部门分开管理体制使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造成医院不能养老、养老机构没有医生的被动局面。另外,因监管涉及民政、医保、卫生等多个领域,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具有独立性,部门之间缺少足够的协作与沟通,管理过程中很难形成合力;并且管理标准、评估标准的不一,在具体服务工作开展中会造成各方面矛盾。比如按照卫生系统要求,医疗机构开出的输液药品只能在本机构内使用,但是一些需要输液的老人经常会将外院配的药品带到养老机构输注,这一做法存在一定的隐患。
养老机构入住率低。我市养老机构的现状是公办的住不进,民办的住不起,从而造成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公办养老机构属于福利性质,仅限于收住“政府兜底”的特殊困难老人,因而入住率很低。目前全市45家乡镇敬老院现有2250床位的入住率不足10%。二是民办养老机构资金自筹,运行成本比较高,往往只针对高端人群,收取的费用也比较高,而更多需要医养护理的普通市民无法惠及。三是受地方传统观念影响,认为送老年人去养老院是“不孝”行为。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养老人才短缺已成为老年服务机构快速增长的瓶颈。目前国内还没有高端、专业完善的养老服务团队,无论在团队管理还是人员培训方面,养老机构缺乏足够的专业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医疗和护理人员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训练、缺少老年人护理经验等问题,导致养老服务水平不高、服务领域不宽,只能停留在对老年人的起居与照料层面,基本无法开展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专业服务。
致公党市委会认为,推进医养结合,可有效解决当前养老机构缺乏医疗的支持、医疗机构不能养老的问题。对此,建议: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明确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监管责任主体,为医院试点建立的混合所有制养老机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监管制度,出台和完善相关服务标准、设施标准和管理规范标准,建立等级评定制度和评估制度。同时,利用服务标准的提高加强市场竞争,减少人为控制因素,通过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市场行为,形成“宽建严管”健康的监督机制,促进养老产业健康持续性发展。
提高医养资源融合程度。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医务室、护理院、中医康复院或临终关怀医院等内设医疗机构。卫生、社保部门为其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开通“绿色通道”,逐步实现养老院的老人“小病不出门、大病少转院”目标。同时,鼓励二级甲等以下医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创办或转型为老年病康复医院、老年人护理院、临终关怀院等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二级甲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专科门诊,增加老年病床数量,为患慢性病的老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建议民政部门给予认定养老机构资格和享受相应的资金补助待遇。
建立健全行业服务标准和规范。推动医院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养老机构,利用医院现有的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和现有养老政策法规,整合成一套标准性、可实施的服务规范指南。同时,强化诚信优质服务,树立品牌效应,通过一系列制度和行业服务标准建设,形成一套组合拳。一要盘活各乡镇“敬老院”社会福利养老资源。建议将其变更为“老年人护理院”,划归各乡镇卫生院运营管理;或通过引进社会办医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进行运营。在保证其收容孤寡、“失独”老人福利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变的前提下,多余的养老床位用来收住和护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整合多部门支持“三农”资金,统筹使用农村养老资金,重点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另外,卫生部门应简化审批程序,对达到医疗机构标准的养老机构,及时给予核发医疗执业许可证;对医疗条件不达标的,可就近与医疗机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鼓励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破除思想上的禁锢和政策上的壁垒,鼓励灵活运用公有制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对养老机构的发展有不同形式的促进。一是引入国企。如中国医药集团等公有制资本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资本,促进国有资本保值,而且能够利用其行业的专业特性针对性研究养老服务产品,同时利用老人对国企的信任提高了养老机构的品牌效应,抵御运营风险;二是引入民间资本等非公有制资本。利用非公有制资本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通过董事会的决策,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医院在养老机构领域的活力,提高决策质量,规范经营、加强精细化管理,使医院的公有制资产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产业效益;三是允许养老机构员工持股。员工持股不仅大大增强养老服务产业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甚至可以引入“众筹”的概念,允许需要养护的老人和儿女入股养老机构,使需要养护的老年人既是消费者又是养老机构的股东,不仅能够在养老机构增长中获得红利,在养老的同时又有一种家的感觉。同时,发挥莆田市生态环境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吸引境内外资金和技术,构建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康养产业,为促进莆田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创造良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