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 通知公告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鞋服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案
【发布日期:2017-06-05】 【来源:】 【阅读:次】

莆市协〔201712                       签发:林庆生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鞋服产业转型升级建议案

 

市委、市政府:

    根据市委、市政府、市政协2017年年度协商计划,市政协于5月25日召开“加快推进我市鞋服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协商议政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莆田素有“鞋城”之称,是我国重要鞋服产业生产基地。鞋服产业是我市最大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基础支柱产业,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网络,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年完成规上产值约占全市三分之一,位居全市十大产业之首。现有规上纺织企业357家,其中鞋企业274家,纺织服装企业83。制鞋企业产值超十亿元8家,纺织服装企业产值超十亿元4家。2016年,我市鞋服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850.2亿元,占全市规上产值达30%,有63家企业纳税超500万元。拥有协丰、鑫龙、辉特、双驰等一批可制作世界名牌的制鞋企业和先进制鞋生产线,主要产品为旅游鞋、运动鞋、皮鞋、橡胶鞋等。纺织服装骨干企业有华峰新材料、海峡纺织、才子、金利莱斯、云敦服饰等,主要产品为纺纱线、绒线、高端鞋服面料、羽绒服等。

我市鞋服产业发展历史长贡献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鞋服产业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七条措施、降低减负六条措施等,使得鞋服产业发展稳定,具有品类齐全、外向度高、技术成熟、增长较快、用工稳定等特点。但在当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鞋服产业发展面临着内外两难、不进则退的严峻局面。从产业内在发展层面看,其存在“痛点”问题是龙头带动企业少、产业配套不完善、自有资金短缺、生产材料普涨、劳动力成本高及生产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尤其是自主品牌少,大多以订单加工型为主,包括鑫龙、协丰、辉特等龙头企业也多为国际品牌和大型商超代工生产,缺乏具有科技研发、市场拓展等核心竞争力。这些应该通过引导和促进企业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从根本上想方设法自主解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是企业、市场、政府三方面及其相互作用的社会生产活动。因此,从政府服务发展层面看,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背景下,下大力气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是各级各部门必须担当起来的职责。如何找出问题并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从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中介及优惠政策配套、人才引进劳动用工,包括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法制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提高,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打造好的外部环境,助推企业从传统粗放、劳动密集型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升级延伸,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度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无疑是我们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当前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存在问题

产业环境滞后,扶持力度不足。有关部门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识和主动性需要进一步增强,有的配套政策措施跟进不到位,不同程度存在重政策出台,轻政策落实的现象。现有政策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完整的产业政策培育体系,产业发展周期分类指导政策还未形成。尤其是财政扶持资金仍然比较分散,有效整合衔接不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目前我市鞋服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困境。以某企业反映的情况为例,多年来的高额利息成本及研发费用投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包袱。农行、海峡银行及光大银行这三家银行给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为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调50%、65%、50%。民生银行更是一刀切进行收贷,企业融资处境艰难。

数量多规模小,龙头企业偏少。单单我市制鞋行业企业就有4800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但规上鞋服企业占鞋服企业总数不足8%,超10亿元企业占规上鞋服企业数不足3%,小微企业偏多,缺乏具有产品开发、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领导力的核心企业。很多鞋服企业仍沿用家庭手工作坊生产及传统化管理方式,没有形成高效集约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模式,也无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品牌意识不强,产品附加值低。鞋服企业数量多,但缺乏能够引领转型升级的“领头羊”,缺乏有知名度的大品牌。多数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新产品设计能力普遍较为薄弱,许多企业“贴牌”加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对转型升级缺乏深度认识,创品牌意识不强。鞋类出口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依旧停留在仿制阶段,跟自己人打价格战,靠低价获取订单,缺乏产业链细分基础上的分工。

创新驱动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高层次技术人才、高水平设计师团队和品牌经营人才较为紧缺,制约了产业创新转型。鞋服业中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就在设计及品牌营销这两个环节上,虽然少数企业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但企业普遍研发投入偏低,缺乏专门的研发机构,多数企业靠来样加工生存,模仿、抄袭,导致鞋类产品同质化严重,发展后劲不强,造成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落差。

三、对策建

立足真帮扶,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调研企业反映比较集中问题是:各级政府“政策出台的多,实际落地的少”,有些政策出台周期长,跟进分解不及时,到了基层没有放手抓紧及时办,没有研究透彻指导怎么办,甚至放着拖着忘了办,存在用文件落实文件的情况;还有些政策涉及职能部门多,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跟踪服务不到位或理解认识有偏差,存在“上热下冷”“中梗阻”等现象;惠企政策扶持资金分散在政府多个部门,手续繁杂,且申报条件高,来回跑多次也办不了,有的时候门能进而话不好好说,企业望而却步,只好拉倒作罢。比如我市制鞋企业用工相对较为稳定,但去年没有一家企业享受到“稳岗补贴政策”等。为此导致企业产生“期望值”高,而“获得感”不强,“满意度”不够的感觉。对于科技创新及优惠政策方面,许多企业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苦于不知道那些可以对号入座衔接上去,那些环节步骤要如何完善提高或创造条件再对接上去等等。同样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为什么就是不一样?就以比邻泉州市作个比较,他们鞋服产业起步发展并不比我市早,而现有发展势头、规模档次、品牌质量、经济效益已经拉开了一段距离。因此,相比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存在以上这些软环境问题,客观因素牵绊不多,通过主观努力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是认识态度,想不想认真思考正确对待和兑现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都在为推动发展想了很多办法,也为优化环境方面做了不少事情,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已经走完九十九步,现在仅是一步之差了。而一步之遥,往往与遥远、遥不可及连接一起,差了一点就是落不下地,也就谈不上见成效或是见了大成效。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针对在服务、扶持企业发展方面的“痛点”问题,下决心抓当前、谋未来、真帮扶,把切入点、关键点、突破点放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上

一要精准施策出实招。首先,简政放权政策要精准执行,不打折扣。牵头部门要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国家、省、市明确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再清理,对于必须报批项目认真归类、整理、列出目录晒在网络平台上,方便企业查询。对于窗口部门不能一次性办结的,第一时间书面告知涉及环节、所需材料、办结时限,并签名以备查询问责。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首问部门要负责指导协调、联络沟通,直至办结。其次,对于有关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财政扶持资金、融资融券等,因为名目繁多、设置条件繁杂,如何广而告之,重要在于当简则简,当繁则繁。就是简单易懂,便于查询各职能部门要分门别类梳理、归类、整合,编制办理简明表、线路图、索引名录当繁就是耐心细致,不怕麻烦。要把国家、省、市那些相对应的政策文件及有关资料都挂在网络平台上,有专人值班通过网络平台解答业主提出的相关问题并随时更新、补充材料。在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再经过认真摸索总结之后,就要拿出付诸实施的良策,从机制体制层面制定出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和帮扶产业发展的专项行动方案,一以贯之认真执行。并要定时倒查落实情况及成效如何,应该如何改进、跟进等等。同时也在网络平台晒一晒,亮亮相。

二要精准服务办实事。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应该俯下身沉下去,像送医送药送文化下乡一样,到企业到公司去走走去看看去听听,把国家、省、市政策送下去,把企业业主们的建议意见和合理诉求带回来研究研究。牵头部门要会同职能部门分别针对那些带有共性和个案的具体问题,定时不定时开个现场会,帮助解疑释难把把脉会会诊,能办的事情马上办,不能办事情说清楚因为什么,应该怎么补缺补漏才能办,而且注重于办就办成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的实事好事,分门别类记录在册以备查询和总结提高,把写在纸上挂在网络上的好政策体现为真帮扶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生产力。对于那些一时半会儿办不了的,应该继续跟踪、促进、提高,帮助企业朝着创造条件去办好的方向努力。精准服务办实事,其深层次意义还在于激发和保护企业家创业发展精神,形成良好预期,增强社会信心,不断坚定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

三要精准发力见实效。一是重点帮扶,以点带面。要强化财政资金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重点向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技改升级工程倾斜。注重发挥政府财政帮扶资金乘数效应,对行业骨干企业重点推行补设备、补品牌、补成果,贴利息、贴电价,真正把财政资金补到点子上,用到刀刃上。二是确定发展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应该扶持培育出十家以上产值超十五亿的龙头企业,培育出一批在鞋服行业经济地位高效益好,科技创新引领示范效应大,品牌竞争力强,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行业骨干大企业。要兼顾以点带面,帮扶那些有发展前景、市场潜力、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促进他们专注做产品、做内容,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小巨人”企业。杠杆撬动作用,力求收到叠加效应。大家都知道,科技研发创品牌是花大钱的大工程,没有大投入是做不到的。因此,帮助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是当务之急的大问题,而其中的关键点是要立足于放大政府有限资金的杠杆作用,想方设法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要素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国家、省级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要想方设法用足用够,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倍数作用。对于国家、省级财政扶持资金,要千方百计帮助符合条件企业一定要拿到,也要助推那些通过补缺补漏能够达到的企业创造条件去争取拿到,并指导、监督专款专用落实到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上。建议市财政局、经信委、金融办各有侧重牵头做三件事:一要协同相关部门成立专门团队,深度研究国家、省相关政策并出成果,着重就如何增强财政资金撬动社会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推动鞋服产业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方面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依据,为企业提供咨询指导。二要学习借鉴外省、市好的做法,比如石狮市出台关于促进鞋服产业扶持政策:在金融服务支持方面设立首期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设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购置智能化设备总额100万以上或单台30万以上按3%予以补助,对成长型企业流动资金予以2%贴息等等。别人已经做的事,我们也要学一些,做一些。三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扶持鞋服产业发展的“莆田行动方案”,并尽快付诸实施见成效。

    总之,要做到真帮扶,出实招、办事实、见实效,最终要以建立和落实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组织保障。建议:一是健全互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市直职能部门强化工作互动协作、会商沟通,市、县区对应部门加强工作联动对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兑现督查考评奖惩机制。市、县区效能考评,对于窗口职能部门,重在督查工作内容是否明确务实、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完善,要重点考核工作配合是否合力合拍、工作任务是否兑现落实,做到季度检查有依据,年度奖惩有兑现。三是营造选好人做好事氛围。好的机制体制要靠好人能人去落实执行。对于在一线服务岗位的科员、科长们,职能部门要舍得选优配强,在工作环境上创造好一些条件,在生活待遇方面多一些照顾关爱,组织人事部门更要多一些关注和激励,制定和落实能够及时发现好人和提拔重用能人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和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着力品牌建设,助推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1、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品牌建设。政府应尽快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聚集力量支持企业设计研发,品牌打造,资源对接。切实加大创新补贴,培育龙头企业,集中扶持一批创牌企业,着力打造多品种、多功能、多档次、长线化、个性化的自主品牌。以创建国家级名牌为主攻目标,推选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管理水平较高的鞋服企业创建名牌商标、名牌产品,制定近期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鼓励鞋服企业在境外商标注册、品牌宣传推广,鼓励以品牌为核心整合行业资源,抱团取暖,共赢发展;对现有的莆田自有品牌的龙头鞋服企业给予特殊政策扶持,设立“商标品牌建设保护专项基金”,支持驰名、著名商标鞋业企业在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大规模的主题品牌制造区。支持本土品牌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与水平。政府要勇于为本土品牌站台支持,服务本土品牌推广。推动形成特色区域品牌集群,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莆田鞋服产业影响力和庞大的产业资源效益。

2、加大资金扶持,推动品牌创新。1)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我市已出台的“信保易”服务平台、“助保贷”融资平台的宣传力度,加强政策讲解和操作业务培训,帮助企业降低企业开拓新市场的风险,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明确企业知识产权、品牌商标、专利评估价值量化的作用,强力推动银行进行多形式金融创新质押增量授信贷款,切实推行股权品牌、应收款质押支持企业发展。(2)利用部分补贴金综合建立产业风险资金池,放大杠杆激活银行给企业增量;建立区域产业特色品牌孵化产业基金,以封闭管理模式,大力支持创牌企业,加快品牌发展。

(三)围绕两种需求,拓展两个市场。瞄准大众化、个性化两种需求,以区域品牌占领大众化需求市场,以个性化订制,服务拓展个性化需求空间。以高品质、时尚化、个性化为方向,提升产业装备水平以创意时尚、文化为依托,突出练内功、强实力、树品牌、降成本、提效益,推动企业与国际高端品牌、贸易商合作,搭载和开发销售渠道,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推动企业与电商品牌融合发展,形成若干个小众品牌的产销联盟。加快推进“双创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创新投入,加快推进精益化生产,开发应用舒适、健康、环保的原辅材料及配件,提升产品舒适性、保健性、智能性。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生产销售等快速反应体系、物流配送以及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

    支持企业参与莆田鞋业品牌联盟,向上游对接鞋材、鞋机、包装等供应商,向下游对接商场与超市、代理批发商、采购商,在主要城市抱团设立品牌形象店、专卖店和连锁店,拓展内销渠道。大力发展B2B、B2C、O2O等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行虚拟经营,降低和减少生产环节的重复建设和经营成本,做大总部经济和营销网络经济。打造鞋服产业供应链发展平台,订单、设计、采购、管理、物流、分销、金融、报关、商检、结汇、出口退税等专业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建成国家级电商原创产业园示范基地,提升产业资源集中度和整体盈利水平;支持企业参加专业性强、反响好的境内外重点展会,巩固深挖欧美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鼓励支持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境外建设一批推广效果好的展示中心、集散配送功能强的分拨中心、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支持企业境外办厂。

加大创新驱动,不断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

要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引进新型生产线,发挥技改资金撬动作用,注重智能设备投入和研发,推进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提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装备自动化程度。鼓励企业与国际国内先进设施机构合作,进行人才和技术交流,增加产品设计研发投入,扶持建立一批鞋服企业研发中心,使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出和使用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针对老产业出现的新问题,引导鞋服产业在“两化融合”、“智能制造”、“机器换工”和“互联网+”的浪潮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黄石鞋服城和现有几大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争创品牌为纽带,以完善延伸产业链为重点,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和政府引导作用,努力提升存量,做大增量,促进鞋服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政协莆田市委员会

2017年6月2日